第473章 没有皇帝的国家(1 / 1)
何杨穆桂英一行人回了临淄,之后何杨与那秘书长说起了要北上的事宜,他立即去联系了相关部门,相关部门也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的有必要性,于是,便安排下随行官员护卫队等等。而穆桂英则召集殷称心与打碗作为亲卫随行,她要坐镇临淄,并且还要随时注意那孔府圣玉的那件事情。
转天何杨的专列便开动了。一路向北,遇到大一些一城市就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视察,在幽州逗留了一日,第三天才到了上京。
上京大主公与原大辽皇帝耶律洪基亲自拉站。何杨一下来,那大公主就投入了怀抱,何杨的脸上立即便多了几枚红印章,这让耶律洪基有些尴尬,而何杨也被弄得很尴尬。
好不容易那大公主消停下来了,何杨这才去见了自己的老丈人,原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而耶律洪基甚至要下跪,却被何杨搀扶住了道:“您是长辈,怎么可以给晚非行如此重礼呢,这可要折煞小婿了。”
那耶律洪基大笑道:“咱们是先君臣,后翁婿啊。”
何杨再制止后道:“我也不是什么皇帝,只是个齐王而已,所以,也没有什么君臣,咱们只有翁婿。”
耶律洪基一听,觉得也有些道理便道:“那就等以后你登基了咱们再这样论吧。”
何杨扶着耶律洪基上了汽车,他们与大公主三个同乘一辆车回了皇宫,一路上道两边欢迎的人群就不断,看来何杨在这边还是很有一些人气的。
在皇宫中,大公主设家宴招待何杨等人,官员不能参加,但是殷称心与打碗却是可以参加的。
这酒席宴上多是各种肉类,这一点殷称心与打碗都不甚喜欢。
这殷称心本是官府大小姐出身,本性喜欢清淡,所以对于肉食并不怎么喜欢;而打碗则是出身佛修,所以,在饮食上也是喜欢清淡,也不喜欢肉食。何杨见了有些对大公主说了,那大公主就吩咐下去,又单独给她们俩个做了一桌子素餐,只是不及南方的精致,却又有了些北方的粗犷,也算是另有一番风味了。
而何杨对于肉食是不拒的,而且,这大辽的烧肉更是一绝,他反而很喜欢。席间何杨与耶律洪基频频举杯,喝大了之后,何杨还邀请耶律洪基率团访问临淄,并说耶律洪基并入大齐,是大齐国的有功之人,应该受以官职,先进中央委员会再说。
这耶律洪基并不知道中央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只是自己是亡国之君,在过去最好的也就是被养起来,衣食无忧而已,至于别的,特别是政治权利那是碰也不能碰的。但是何杨却不认可这样的说法,在他看来,耶律洪基完全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政治领导能力,为全新的大齐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让个新生的国家,更加兴旺。
人大至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用,一类为无用。有用与无用,两种人有着天然的区别。
原先那耶律洪基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无用之人,坐食等死而已,他所以并入大齐,一则是因为北方实在是生活很苦,让他无法适应,所以他想趁自己年纪大了,回到上京来养老;二则现在在北方主政的是自己的闺女,虽然实权在萧氏兄弟手中,不过,那萧氏兄弟也算是自己的以前的臣子,而现在即便没有这层关系,那也是自己的两个小舅子,还是亲戚,所以此次并入大齐,只是把权力交给了自己的闺女,而且还给自己的其他儿女,找到了一种生存空间,特别是其他的贵族也都希望能回到上京来,毕竟他们在这里住习惯了,有一种故土难离的感觉。
何杨此次来北方视察,同时也带来了工部和商部的官员。第一就是要巩固上京作为北方的最重要大城市的地位,为此要在上京展开大规模的基建工作,特别是修道,要以此为基,做出一个能覆盖整个北方,特别是到达边境的公路网与铁路网出来,这样就可以加北方的国土控制。
再就是用商业的方式,把原先农业与牧业的对立关系修改为互补关系,只有在利益上合二为一,才能真正的让大辽并入大齐或者叫作中国。这个工作已经由商部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并已经制订出了一些先期方案出来了。
再有就是对北方的矿业进行合理的开发,这样可以改变北方过于依赖牧业并过于流动不固定的缺点。只要矿业开发起来,在北方多建几座固定的居住城市,那么北方的游牧部落就会渐渐的解体,之后再以大型肉类,皮毛类,奶类的企业进一步分化,那么整个北方也就完全融入到整个国家的步调上来了,如此有机的组合之后,就再也不存在南北对峙的局面了。
这份大方向的议案以出来,何杨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要充分体现仁者爱人的儒家仁政思想,最为重要的就是兼顾好所有人的利益,我们的政府其实就是为了这个国家所有的人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国家的发展方式,只要这两个方面掌握好了,那么这个国家自然会牢不可破,永远繁荣昌盛下去。而这样的政府也就自然永远也不会倒了。
对此,那些官员们还专门的制定了关于两个基本点的学习文件,并当此以法律的形式,制定成了基本的国策与政府的施政最根本要素。
其实真正的治理好一个国家容易的很。老子在道德经就是曾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只要利益的方向与方式对了,那就无往而不利。凡事难就难在人总是有私心,而如果把这份私心一半控制在与国家发展相同的方向上,另一半现进行有效的制约控制,那么,政治就自然会清明,而国家也自然会天下为公,蒸蒸日上了。
现在的大齐就是这样,那些书生们被彻底的激发了理想热情从而点燃了政治热情,一切只为那个最合理性,这是他们现在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只要合理了,那便顺通了,其它只是细枝末节,只要多做些细致的工作,就可以保证国家的展与民生都趋同,而当所有的电荷都成为了同一个方向,那么这块物质的结构,也就成了一块有着整体思维意识的磁石了。
何杨一边吃肉喝酒,一边向耶律洪基解释着。他说以后咱们这个国家可能就没有什么皇帝了,只有一个象征意义的国家元首,而真正的权力都在政府中,都在官员们手中。
耶律洪基有些想不通没有皇帝的国家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不过他还是很开心,因为,不光是他当不成皇帝了,而且,以后谁也当不成皇帝了,如此他便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那一点点心结最终也就放下了,于是这酒喝得更加开心,并愉快的接受何杨的邀请,说是不久就会组成团体,到临淄去进行观光学习,并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