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敛财人生[综] > 1028.悠悠岁月(45)三合一

1028.悠悠岁月(45)三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悠悠岁月(45)

“太阳大, 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 月亮绕着地球跑。”

清朗带着稚嫩的声音,这是清宁在背诵课文。

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作业是啥呢?

太阳、地球、月亮, 外加一个‘绕着’一个词,写十遍。第二天要去给老师背课文。在给老师背以前,她非常自觉地去给她爸背了。

“圆圆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事把今儿新学的也背完了。

然后眨巴的眼睛看她爸, “……背完了。”也写完了, 利索的把作业本递过去。

四爷这边刚接了作业本,小姑娘扭身举着课本, 预习功课去了。

林雨桐听见她嘟嘟囔囔的“农民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 收获了很多玉米……”

边念着, 边给每一个字上面标注拼音。注音完了,四爷也检查完了。

然后清宁放下课本就蹦起来,“爸爸, 不是说给我看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模型吗?”

没错, 四爷按照一定的比例, 真给他家孩子做了这么一个模型, 在书房里放着呢。

想买没地方买去,就是学校以集体的名义给孩子买教学仪器,都不一定能找到。为了孩子,能怎么办呢?

坐吧。找木匠不现实,人家能做出大致的样子来,但做的肯定不如他要求的精确。

然后没事了就在杂物房消磨时间,给孩子打磨出一套相当看的过眼的模型来。做出样子还不算,这还得按照比例,给上面画上颜色,标上地址。忙了相当长的时间,然后她闺女果然兴奋的不得了。天天惦记那东西呢。

林雨桐正说叫写完作业先把东西给奶喝了,结果一转身,爷俩手牵手去书房了。

四爷这是给他闺女上天文课去了。

给孩子上这样的课,是极其需要耐心的。

比如说到太阳,会怎么说?

说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然后孩子会问,直径是什么?你不能跟她说一句以后你学了就知道了。四爷拿性子,肯定会认真的告诉孩子,啥是直径。这算是把数学的一部分提前拿出来给孩子学了。等说到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大约是2x1030千克,是地球的330000倍的时候。这又得说到物理,质量体积密度等等。之后又得从化学的角度,告诉她太阳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这么上课上下去,进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光是把太阳、地球、月亮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然后等林雨桐发现的时候,她家闺女已经能从初中的物理和化学卷子上找题做了。

这种教学方式,反正林雨桐以前也没怎么见过。

完全打乱教材的步骤,要说起来,源头还是一年级的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教孩子们认字,告诉孩子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接着四爷把数理化给孩子直接加进去了。

等金老二过来跟他说,想找新华书店的人,给清平买书的时候,四爷也跟着去了。

清平不知道咋回事,这已经是丢第二次课本了。动不动,书就弄丢了。每页书都折腾的卷成筒了。

这回又丢了,又得去买。

结果四爷是把小学六年的课本都买回来了。

“你打算叫孩子跳级?”林雨桐瞪眼,“是不是太着急了?”

问题是你闺女现在纯粹是精力旺盛。

你不把她的时间占满,精力用尽,搁在学校就是个调皮捣蛋。

好吧!也挺有道理的。

课本当然得学,但四爷基本不讲解。没啥讲解的。记住字就行了,会认,会念。会写,那就没问题了。

要不然该怎么讲?

“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与其讲解这个,四爷更愿意讲‘二月春风似剪刀。’和‘人面桃花相映红’。他能从唐史给孩子讲到贺知章和崔护的个人履历。连历史课也顺带的上了。

一条巷子里住着,一个班上学的就有三个。

反正三个小姑娘,都挺机灵的。回来也常一起写作业。最爱呆的还是这边,这边屋里暖和,再加上从不缺乏好吃的。一边吃一边写作业。

然后清宁写完了,燕儿就拿去对照去了。

也不知道是再照抄还是真的对照,反正这个说得数该是三,那个说是二,然后看清宁,她写的是四。两人果断的改成四。谁去管它为啥是四的?

林雨桐刚端了烤好的红薯进来,叫三个人分着吃呢。就听见忍冬的叫骂声“……燕儿……燕儿……你个死丫头上哪去了?回来做饭!”

燕儿匆匆的抄了清宁的作业,应了一声,还不忘从盘子里拿一个热红薯走,边走边往嘴里塞,还含混的应外面的忍冬“妈!我来了!刚写完……”

炒菜得站在板凳上,但该做饭还得做饭。

大部分这么大的姑娘,如果上面没有姐姐,家里没有还没出嫁的小姑姑,那基本这么大都会做饭了。

清平也会呢。星期天跟在她妈的身后,剥葱剥蒜,要么帮着厨下加炭。要是作业完的早,回去帮着擦洗碗筷。

清宁是真心没下过厨的。

四爷肯定是舍不得的!爷的闺女生来就该是公主,没公主的身份那也该过的跟公主似的。

而小老太呢,在城里住过一年,小老太敏锐的发现,别人家是有保姆的。这种保姆虽然都说是乡下的亲戚来帮忙的,但其实就是保姆。

这不属于剥削了?!

那干嘛叫孩子学着干这些家务活?

我给孩子留下的钱请多少个保姆请不来?只要出的价钱,那雇上十个八个厨子都行啊。

所以,清宁这样的,在农村属于异类。

这是农闲,家里有大人做饭。要是农忙的时候,孩子放学,家里的大人还未必能从地里回来。可不就是孩子自己弄饭吃。会做的做一点,不会做的用开水泡馒头,放点盐,点上一点油,这就是一顿饭。有些女孩手巧,顺手炒个馒头碎,或是趁着家里没大人,赶紧倒点油,油炸个馒头片什么的,解解馋。家里没有能做饭的女孩子,那当妈的就得精心了,头一顿饭做做点,温在锅里留着孩子回来吃。女孩的话,大人很少会那样。不是都重男轻女,是大家都知道,姑娘家将来都不得不学会这个。就是考学考出去的,就不用伺候一家老小吃吃喝喝了?疼闺女归疼闺女,但不能惯孩子。啥都不叫干,那才是害孩子呢。在家里学的时候把饭烧糊了没事,爹妈不过一笑就过去了。但你说将来倒了夫家,再叫婆婆手把手教?那估计擀面杖就得往身上抡了。

虽然农忙的时候顺带的练了孩子,但要真在家闲着的,也很少真的就靠着孩子做饭的。毕竟年纪小,饭能做成啥样?顶多算是把生的变成熟的。忍冬家这样的,是个例!毕竟家里确实是有个病孩子要照看,腾不开手给孩子做饭的,那是没办法,只能叫家里的大孩子帮着做。

俩闺女嘛,大的做饭小的烧火,糊弄着就把饭吃到嘴里了。男人在外面给人扛包,一个包给一分钱。她呢,啥也干不成,就在家里顾着小的呢。

女人们在冬天,是没啥营生的。没营生但不意味着就闲着呢。

干啥呢?

得把一家老小一年穿的鞋,在冬天给赶出来。

有太阳了,就在门口晒太阳。每人搬个小板凳,手里拿着针线活就出来了。要是没太阳,天又不好,那肯定是关系比较好的,选一家。大家去那边,几个女人都坐在炕上,一边干活,一边说话。

能说啥话?

呵!

东家长西家短,那要不然能干啥?

电视不算是普及的玩意。黑白的不说,也不是啥时候开都有电视节目的。

金大婶已经住到后面的果园后头去了,带着清辉,祖孙两人,一铺暖炕,一台电视。肯定是不寂寞的。白天再来上一伙子老太太,聊一聊,日子马上就逍遥起来。

有时候连饭都不用做,英子在小馆子里,给客人做的时候加一碗水,她们祖孙就够吃了。

人家都说这是一等一人过的日子。

可金大婶也知道,这逍遥日子过不了几天了。

英子在腊月的初八,生了个儿子。金大婶又添了一个孙子。

这孩子起名清安。健康白胖,住的这么近,这看孩子的事谁来?

这是到了腊月了,饭馆也正好要关了,家家都准备过年,家里都有好吃的,想出来解解馋的人少了。再加上对面厂里的职工今年开始轮休了,人少了,人家厂里的食堂开始年节免费供应饭食了。吃饭的人就更少了。开着也是耗费时间,刚好又生孩子,这不就是提前了十天把门关了。

孩子生了,正月初八就出了月子了。过了正月十五,饭馆肯定照常开门。英子一忙,才一个来月的孩子,你说怎么办?

婆婆能不帮着看着。

老五两口子在外面就说,老二家是内里藏奸。

什么把老娘接过去,全是假的。肯定是早就想好了,给他们家看孩子的事。

以前没人要的婆婆,过了八七年的春节,就更抢手了。

为啥?

因为八七年的正月十五,老大家又添了一个儿子,取名清收。

老五家的才半岁,老二家的满月,老大家的又来了一个。

三个孩子,给谁家看?

老五来接了“妈,你跟我回去。家里的房子都没动,您还是住前面……”

老大也来了“妈,我那边实在是腾不开手,我这一走,那娘俩在家里都得饿着。”没人伺候月子啊。

丈母娘家也添孙子了。那自然不会过来照看外孙。

除了找自己妈,还能找谁?

俩儿子说的是一个比一个可怜。事实上也确实可怜。

没人帮衬,日子艰难,孩子又小,可不出去干活又不行,想干活又不能扔下孩子不管。

能有什么办法呢?

金大婶也难呢,你说着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我顾着谁不顾着谁?

真看着孩子走投无路吗?

不成啊!

“那你们把孩子送来。”她是这么说的。既然哪个都割舍不下,那就都送来吧。

老五家那边是容不下清辉,老大家那边就一间屋子,住哪?

把孩子抱来吧。自己能养大五个儿子,一样能一次养四个孙子。

这俩没觉得这有问题,反正孩子有人看了。饿了有人给饭吃,尿了有人给还尿布。亲奶奶,又不会虐待孩子。怕啥啊?

送去吧。

老五那边简单,半岁的孩子喝米汤加点辅食就能养,可老大家不行啊,这不是才生下来,主要是想叫这婆婆给伺候月子去。

李仙儿就说了“凭啥只给老二家看孩子。给老二家已经看了清平了,给老三家看了清辉了,怎么着也得给咱们看顾一个。咱家清丰他奶没管,轮到清收了,不管怎么着也得叫他奶给照看。以后老五家的老二再叫你妈看着也是一样,谁也没吃亏。老四也没亏,清宁妈也没少管。”

这话好像是挺公道的。

五个儿子嘛,一家给看一个孩子。不过分吧。

这回老大家两口子机灵了,不亲自去闹腾了,去找了舅舅来,给他妈说这事。

他大舅一想,大外甥这话也对啊。对孩子嘛,就是得一碗水端平。省的将来叫落埋怨。

别人说啥金大婶是不管的,但是自家弟弟来了,说了这么一番话,那这真不能一根筋走到底了。

可金大婶为难啊。

你说这话咋跟老二两口子说。

于是大舅去了,对两口子说了这个道理那个道理的,就说你妈难,真为难,你们该多体谅体谅。

这叫两口子说啥?

啥也别说了,老娘愿意上哪就上哪去吧。

紧跟着,老二两口子雇了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的儿子是给对面的饲养场里拉原料的,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家里有媳妇,但老太太跟儿媳妇有些合不来。儿子常年在路上飘着呢。她在家里,儿媳妇不跟她说话就罢了,还教的两个孙子也不跟她说话。那家里呆着有啥意思。来找儿子来了,走了三天的路,干粮也吃完了。但儿子拉货还没回来呢,这不就没处落脚了吗?英子给老太太饭,老太太帮英子在饭馆搭把手。

就这么地,三两天下来,谁把谁都摸的差不多清楚了。

老太太平时把清安报到饭馆,孩子吃奶方便,当妈的转脸就能看见也安心的很。

要么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呢,金大婶反正是怎么选择,都有人说不对。

家里的是是非非的,四爷和林雨桐没时间管了,两人开学得去上学了。

上学之前,清宁得先办转学。

转学去,算是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吧。

结果四爷给报了二年级。人家要考试,那就考,考完了,成绩没有问题。然后就直接成了二年级的学生了。

清宁是真不愿意转学,在原来的学校混的如鱼得水,干嘛又要转学?

第一天去回来就不太开心,“竟然有个小胖子揪我的头发……”

“然后呢?”林雨桐手里忙着誊抄修改后的论文,也没扭头气去看她。

“当然被我揍了!”清宁气哼哼的,探头看了一眼她妈手里忙着的事,然后拿着桌子上的橘子剥了一个逗了逗趴在沙发上自己玩的正好的清远,那弟弟逗的追着她伸手要她手里的橘子,嘴里不停嚷着“吃——吃——给吃——”等不到吃的,哇一嗓子就哭出来了。

怪不得都说七八岁是狗都嫌的年纪呢,真的!招猫逗狗的一点也不消停。气死个人。

“你洗手吃饭去,逗他干什么啊?”林雨桐放下笔,真是觉得没有电脑真是能把人给 逼疯了。电脑文档上修改多方便是不是?如今这手写的,错了一点,这一章都得废了。

起身过去把清远抱起来,打发清宁,“去去去!一边去。”

清宁瘪嘴“妈你就是重男轻女。我说了同学欺负我,你都不管。”

你不是把同学都打了吗?

“打坏了没?”她扭脸这么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