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敛财人生[综] > 1179.鸾凤来仪(33)三合一

1179.鸾凤来仪(33)三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鸾凤来仪(33)

今日进宫, 可不是深好日子。

天一亮, 就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秋雨下的不疾不徐, 却带着一股子湿冷之气。

太子妃是奉了太子的令, 进宫请安的。原先以为是要白跑一趟的,却不想牌子递进去, 长秋宫就接了。在宫门口等了有小半个时辰, 就有人过来接她进宫了。

感觉气氛不对。以前进宫可没这么麻烦。

结果刚上了带着肩舆, 就听到后面有急促的脚步声。

太子妃扭头一看, 见是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跑来,在湿地上噗通一跪“太子妃娘娘, 我们王妃就在后面,打发奴来, 请娘娘稍等……”

王妃?

敢这么行事的王妃除了武安王妃也没别人了。

太子妃不想搭理,正要走呢,就听到后面有人喊了一声“嫂子,可叫我好一通撵。”

如此不顾体面的高声叫嚷, 除了武安王妃也没别人了。

太子妃微微皱眉,压压手叫肩舆停下。

武安王妃走着进来, 将给她撑伞的奴婢推开, 三两步跑过来,直接上了给太子妃的肩舆。肩舆上有宫娥撑着大大的伞舆, 她坐上来, 将斗篷上的帽子推开, 对太子妃展颜一笑“可是巧了。我也正好要去给母后请安呢。”

太子妃为君, 她为臣。

在君面前,全无臣该有的恭敬。

可这在宫里,对亲妯娌摆君君臣臣那一套,却又不合时宜。

太子妃没计较,却也没给她好脸,只淡淡的哼了一声,坐在正中间不曾挪动分毫。因此,武安王妃就只能挤在边上了。雨慢慢大了,雨水漂不到太子妃身上,武安王妃却湿了半边的身子。

妯娌两人各怀心思,到了长秋宫门口。

下了肩舆,秋嬷嬷亲自来接太子妃,见了武安王妃却愣了一下。

太子妃就道“宫门口碰见弟妹。”

将武安王妃的话一下子给堵在嗓子眼了。

秋嬷嬷笑了笑“也给王妃请安了。”说着,又道“您跟丫头先去侧殿换身衣裳,小心着凉。”

哪里是叫自己换衣裳,分明是不知道这么直接将自己带去皇后面前皇后会不会不高兴。

心里知道的清楚,但却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扬起笑脸“还是秋嬷嬷体贴,跟以前一样疼我。”

皇后的侄女,早年在常在王府和宫里小住。

可如今不一样啊。

秋嬷嬷带着笑叫人带武安王妃,这才亲自扶着太子妃去了正殿。

武安王妃看着太子妃的眼神愣愣的,继而轻笑一声这就是有个好儿子的好处啊。

之前,皇后待太子妃是个什么态度,如今又是个什么态度?打从太孙回来了,一切都不一样了。

秋嬷嬷带着太子妃进了正殿,皇后叫人给太子妃上热茶,拿手炉, “你今儿不来,我还想着叫人宣你进来呢。”

太子妃笑了一下“太子殿下惦记娘娘,今儿天不亮就催着儿媳妇出门了。”

那边秋嬷嬷听着婆媳俩寒暄,然后趁着给皇后添茶的工夫上前,将武安王妃也来了的事,跟皇后说了。

皇后愣了一下,才道“叫进来吧。”

太子妃心里哂笑,就知道会是这样。她早就习惯了。于是带着笑抬起头,那边武安王妃真跟受气的小媳妇似的嘟着嘴,战战兢兢的进来,满眼都是小女儿家才有的委屈。

她将头撇到一边,不知道皇后受用不受用,她受用不起。

瞧着假的叫人恶心。

皇后只笑了一下,开口却道“怎么有工夫到长秋宫了,不是递牌子要见陈妃吗?”

武安王妃脸上僵硬了一瞬“是啊!安庆公主有些东西叫儿臣捎给陈妃。想着今儿要进宫瞧母妃,就先叫人给陈妃娘娘递了牌子。贸然求见总归是不好的。就是陈妃娘娘再慈和,到底是外人,礼数是要有的。”

言下之意,皇后又不是外人,来了就来了,递牌子多见外啊。

将话又这么着给圆回来了。

皇后就说“上官家下一辈的灵气,真真全跑到你身上了。”

这话听不出是褒还是贬。不过她也听出来了,皇后这是对上官家没答应跟东宫联姻的事,至今依然耿耿于怀。武安王妃觉得,这生气的原因,又上官家没给太子面子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皇后觉得上官家不听她的话了。

后者的可能性应该更大一些吧。

但上官家这个决定,又不是自己授意的。自己一个出嫁女,这一统气,收的毫无道理。

心里的想法翻涌个不停,面上憨憨的只做听不懂。不管这事好话还是坏话,只当是好话听了,于是笑道“母后这是疼儿臣呢。”

皇后笑了笑“行了!知道你机灵。既然身上还有差事,就先去吧。忙完了,再过来说话也是一样的。”

这是想跟太子妃说话嫌弃自己碍事了吧。

武安王妃起身,“儿臣去去就来,不多耽搁。”

既然不多耽搁,那等人走了,皇后对太子妃就长话短说了“……陈阁老是你的父亲,有些事还是要你出面的。不管是宫里的陈妃,还是宫外的安庆,都有些不甚妥当。”

太子妃皱眉皇后这是什么意思,是说陈妃跟武安王走的近?

“不是你想的那样。”皇后的眼里闪过意思忧虑,“陈妃的心似乎是向着华贵妃的。”昨晚上,没有陈妃对李妃的突然出手,华映雪是不可能夺走李妃身上……“我也不清楚陈妃和安庆对华映雪有什么作用。但有时候,咱们却不得不防。陈家既然是太孙的外家,就不要轻易卷入这些是是非非中才好……”说着,又是一顿,“回去之后,告诉平章。天慢慢冷了,多在府里将息身子要紧,如今这天,一出门就要着凉的。养一养,养上一冬,等春暖花开了,自然就好了。”

对皇后的这些话,太子妃是更不解了。

她是自小在长宁身边的时候,就接触皇后的。说是在皇后身边长大的也不为过。皇后了解她,她也算是了解皇后。这么些年来,皇后可从没有这么仔细的交代过关于太子衣食住行这一类的事。早年太子小的时候都不曾这么啰嗦。后来,哪怕太子的身子不好,她也不说这些啰嗦死人的话。

可劲儿不知道什么愿意,皇后交代的特别仔细。

她总觉得这是话里有话,但这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她却拿不准。一字一句,包括皇后的语气神态,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之后,才又寒暄了两句,准备起身告辞了。

皇后也不留,看得出来,她的眼睛还带着红丝,显然,也是没休息好吧。

于是太子妃就起身“……母妃好好歇息。”

前后没几句话,这又出宫了。

“出宫了?”武安王妃看着陈妃“娘娘是说太子妃?”

陈妃垂眸“出宫了。”

“说起来,您是太子妃的亲姑姑呢。”武安王妃叹了一声“所以说啊,这世事弄人。”

陈妃将手里的茶盏重重的放下“王妃前来,就是为了说这些?”

“那倒也不是。”武安王妃轻笑一声,“不过是……安庆她……”

陈妃的手一紧“安庆如何?”

“也没什么大事。”武安王妃呵呵一笑,“安庆……身怀六甲……”

陈妃蹭一下站起来,脸上的血色退了个干净,起身将正厅的窗直接关上,浑身都开始颤抖一般的道“王妃请慎言。安庆再如何,也是金枝玉叶。不容你……”

“是真是假,难道陈妃娘娘您不清楚吗?”武安王妃好整以暇,“东山的长春观中,端是春|情无边呢!”

陈妃眼里就跟淬了毒一般“是你算计的!”

“娘娘!”武安王妃轻笑一声“就像是您说的,安庆她怎么着也是金枝玉叶,我们王爷就是再如何,也做不出这样龌龊的事来。到底是如何的?您不是比我清楚吗?”

陈妃的眼睛慢慢的闭上“你想如何?”

“陈家。”武安王妃说的毫不避讳,“陈阁老是您的兄长,太子妃的娘家可也是您的娘家。这段时间我冷眼瞧着,太子妃跟陈家可是越来越疏远了。说起来,这也是咄咄怪事。我这人没别的,就是好奇心重。”

陈妃的肩膀一松“就这个啊。”她轻笑一声“其实也没什么……要真想知道,你找我那侄媳妇辛氏去。她那人……你该是知道的,目光并不长远。”

武安王妃心里一动“谁都知道我找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就是再蠢,也不可能跟我……”

陈妃轻笑一声“辛氏有二子,长子就不说了,那幼子跟永年县主,算是年貌相当吧。”

武安王妃眼里闪过一丝恼色,永年是她的长女,也是唯一长成的女儿。她嫁给自家表哥这么多年,怀孕坐胎,哪一年没有一两次?可要么是生下来就夭折,要么就是根本生不下来就流产了。就是长女,也是磕磕绊绊的才长到十岁上。之所以册封县主给的封号是‘永年’,也不过是都知道,这孩子体弱。唯一盼着的就是她长命百岁,得以永年。

什么人都能拿来用,唯有永年,是她的逆鳞。

正要恼了,就见陈妃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来。

她马上就懂了,永年是自己的逆鳞,安庆又何尝不是陈妃的逆鳞。谁碰自己的永年,自己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跟她同归于尽。

那么陈妃呢?

也是一样的。

她这是警告自己,别拿安庆的事说事。

同时,她也升起一丝危机来。陈妃对华映雪,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但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自己只是给小姑子传传消息而已嘛。

她起身告辞“您放心,安庆公主……我一定会妥善照顾。”

“不!”陈妃一把拉住武安王妃,“我希望你把收尾给处理干净。安庆就是安庆,不容丝毫亵渎,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冰清玉洁的。”

武安王妃愣愣的看向陈妃“您这样,安庆会恨死您的。”

陈妃反问武安王妃“假如永年县主跟安庆易地而处,换做你,你会如何?”

所有母亲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武安王妃慢慢的垂下眼眸“脏了我的手……”

“等事情了了,我告诉你一件有意思的事。”陈妃笑了笑,“许是跟东宫有关,跟太孙有关。如果证实了,那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

什么东西就一切都不一样了?

武安王妃笑了笑“成交。”

从陈妃宫里出来,去了长秋宫。

长秋宫里皇后并没有歇下,过来就叫进来。

武安王妃笑着说起安庆给陈妃捎带的东西,什么菜干,什么针线活,皇后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全没往心里去的样子。一瞧,就知道她对这事并没有什么兴趣。

于是她就笑道“儿臣也知道母妃生气。可儿臣跟母妃一样,都是上官家的出嫁女。如今,娘家的事,咱们那里说的上话呢?不过听婶婶的意思,是觉得永安是顶顶好的……”

不想把闺女嫁给东宫的庶子,却愿意为家里的儿子求娶东宫的嫡女。

要是如此说,这倒也有理。

皇后的面色缓和了两份“这事只在长秋宫说说就罢了,可莫要在太子和太子妃面前提。永安跟太孙一母同胞,身份贵重。如果上官家开这个口,那才是不知深浅了。况且,先有了拒绝临安的事,如今又攀着永安,这不是挑唆东宫嫡庶之间的关系吗?罢了,他们如今行事是越发的糊涂了。行了,你回去吧,这些事原本也不与你相干。”

武安王妃浑身都松了“姑母才是真声明呢。”

说着,见皇后的眼里有了疲惫之色,就起身告辞。

等秋嬷嬷送人回转,皇后才睁开凤目,眼神有些冰冷“小秋,本宫是不是越来越仁慈了?”

这话说的?

“娘娘,随他们闹去吧。”秋嬷嬷低声道“幸而太子仁慈,胸怀宽大,对娘娘又孝顺……”

皇后摆摆手“我能容下他们各怀心思,勾心斗角,却容不下他们吃里爬外。又是陈妃,又是华映雪,她倒是长袖善舞!”

秋嬷嬷不敢说话,但见皇后的怒意不消,才低声道“王妃是瞎胡闹。到底是没诞下小王子,到底是底气不足呢。要是没点用处,王爷那边……”

皇后冷笑一声,紧跟着就摇摇头“话不是这么说的。”她慢慢的闭上眼睛,“叫人盯着她。别看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其实细想,倒也不算是全无章法。”

秋嬷嬷应了一声是,就给皇后身上盖上毡子,慢慢的退下去了。她不明白,昨晚发生了那般的大事,为什么皇后就是不向太子透漏分毫呢。

太子用手不停的摩挲着腰上的玉佩,静静的想着皇后叫太子妃捎出来的话“……等到春暖花开……”念叨了两句,似乎有些明悟,眼里多了几分复杂之色,轻轻的叹了一声,看向一边的林雨桐“你也听明白你祖母的意思了吧?”

皇后的意思是说,宣平帝只怕是熬不到明春。

至少皇后有办法叫他熬不到明春。

这意思还不明白吗?皇后的意思跟太子的意思是一样,都是说别急着动。熬过这几个月什么事都好了。

林雨桐就想起皇后跟华映雪昨晚的对视,这两个女人之间,绝对有猫腻。

要不然皇后怎么确定平宣帝活不过明春呢。

皇后透漏出来的意思,坚定了太子的决心。

林雨桐没有说话,但他从不会讲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该做的第二手准备还是得暗中准备的。

才说要召集几个人去书肆那边商量商量呢,恰巧,戚还回来了。

不光人回来了,还非常阔绰了带了不少东西回来。都是长宁给准备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