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心齐,泰山移(1 / 2)
李天明缓缓起身,屋里屋外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钱的事,确实是我和学庆叔说的,大家伙都想着能把投到厂里的钱拿回去,这点我也能理解,我先和大家说说,这笔钱,准备干什么用。”
要是放在以前,这会儿早就乱起来了,但此刻,却没有一个人出声。
都在等着李天明的解释。
“长甸河,打我记事起,想要去大柳镇,就得绕十几里路,逢年过节想去镇上赶集,一大早出发,天傍黑才回得来,我想问问大家伙,为啥?”
众人被李天明问得一脸懵。
这还能是为啥?
“长甸河隔着李家台子和大柳镇,不绕路,还能游过去啊!”
天生配合着说道,虽然不知道李天明要干啥。
但是,李天明要做的,他肯定无条件支持。
李天明笑道:“天生说的没错,长甸河把李家台子和大柳镇给隔开了,不光是大柳镇,大鱼淀、小鱼淀,就连去海城,一样也要绕十几里路,我现在时不时的往海城送鱼,这条路,每个礼拜,至少要往返四趟!”
“天明,有啥话明说吧!”
“对啊!都知道你辛苦,有啥话就说!”
李天明坐下抽出一支烟:“架桥,我准备在长甸河上架一座桥,把李家台子和大柳镇连在一起。”
我的天!
在场众人都被惊呆了。
架桥?
这可……
真敢想啊!
“以前要说在长甸河上架桥,大家伙肯定以为我是白日做梦,县里说了好几回了,要给咱们架桥,我记得65年的时候,还有人来过,拿着仪器测量,最后也没干成,归根结底就俩字——没钱!”
大家伙这会儿已经明白了,电风扇厂最近这两笔进项,之所以不给大家伙分红,李学庆和李天明就是在打架桥的主意。
可是……
凭啥啊?
“长甸河又不是李家台子的,凭啥这桥要用他们的钱?”
“大家伙说的没错,长甸河确实不是咱们一家的,整个大柳镇都有份,将来桥建起来,不光整个大柳镇的人方便了,还有其他镇,县的人也都跟着一起占便宜。”
就是这个道理。
“为啥这桥非得咱们李家台子花钱来修?第一个原因,咱们村富裕了,富裕的有点儿过头了。”
听到这句话,原本还在小声嘀咕的村民立刻安静下来。
赚钱是好事,可他们也知道,李家台子赚的钱太多了。
同样一个大柳镇,看看大鱼淀、小鱼淀,还有牛家店的日子啥样,再看看李家台子的日子过得啥样?
去年李天明盖新房的时候,村里人还觉得新鲜,整天围着新房转,可也只敢幻想一下,有朝一日自家也能住进砖瓦房。
现在呢?
村里三百多户人家,光今年盖房的就是二十几户。
李天明去年说的,以后在李家台子想要找一间土坯房都难,当时被当做笑谈,如今眼瞅着真的要实现了。
再想想村里以前的日子,放在大柳镇,甚至是整个永河县都算是好的了。
因为可耕种的土地多,乡亲们凑合着总能吃得饱饭。
再看看现在。
隔一个礼拜就能吃得上一顿肉。
这样的日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好日子是咋来的?
还不是多亏了李天明。
没有李天明,大家伙现在还是只能土里刨食,给孩子添置一身新衣裳都得左思右想的打算盘。
“关于这个,我不想再说啥了,乡亲们心里都明白,钱是好东西,可要是守不住,那就是灾祸。”
以前县革委的胡主任就时常盯着李家台子的钱,难保没有比他更大的官,也在打李家台子的主意。
现在村里做的事,虽说打着集体企业的旗号,可根本禁不住查,人家要想给他们安上一个罪名,把这些集体企业的盈利收上去,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他们能怎么样?
难道还真的造反啊?
“我再说第二个原因,这笔钱花在架桥上,也是为了给咱们村买平安,让那些盯着咱们村的人都看得见,赚到的钱,咱们没用来胡吃海塞,而是用在了正事上,架桥,修路,是为了把咱们李家台子,乃至大柳镇建设得更好!”
一下子抛出这么多的大道理,乡亲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甚至觉得……
说得没错!
村里是赚钱了,可不能光想着分,得为长远打算。
而且,就算手里真的攥着个金疙瘩,那也要守得住才行。
八百双眼睛盯着,这金疙瘩能揣到口袋里?
就算揣进去了,心里能踏实吗?
“这个事,我今天在镇上和学国叔提了一嘴,学国叔和我说,不能搞一言堂,要看大家伙的意见,我觉得有道理,咱们今天彻底民主一把,谁同意,谁不同意,咱们当面锣对面鼓的说出来,不过有句话我得说在前面,甭管同意,还是不同意,少数服从多数。”
“我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