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回眸一笑泪水涟 > 17

17(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飞快,转眼间,初二下半学期已过去大半,自这个学期开始以来,小邦和其他几名新生同学的成绩,直追猛赶班中的留级生,并在各门功课上他们开始超过留级生,小邦的数学成绩更是在班上日益显露出来,他的其它功课基本上也不太拉分,那么,他的总成绩已然“跑步”进入全班前五名的行列。班中,除了一名留级生仍排在前五名,班里前五的名次则分别由水根、小芳、小邦,另外再加一位“歪腿”新生,他们几个包揽了班上全五名。这已经说明:目前,班中优秀新生的成绩已超过班中留级生的成绩。初中三年,全校每年都举行一次数学竞赛,且只在初二下半学期里举行。全校初二有三个班一共二百名学生左右,而在每个班取前10名的数学尖子生参加本校竞赛,竞赛分三个等级,分一二三等奖。结果,小邦和小芳在数学竞赛中居然成绩一样,同时取得二等奖,且二等奖只有二人,其中一等奖一人,三等奖三人。参加学校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更让同学们所艳羡!可小邦和小芳同获二等奖,很巧合,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初二数学竞赛获奖,对于小邦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上历史课,小邦知晓战国时期,有一古人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读书励志故事;平时,他走在街头巷尾,也能常听到周围的大人们在一起议论着前几届大哥大姐们的中考情况,甚至还能听说到更早的时期刚恢复高考的一些事儿。这个世界上,根本不缺少刻苦与勤奋的人,有一些人,他们不怕寒冬腊月那三九天的寒冷,可以依然咬牙熬夜而苦读;也有一些人,他们不怕三伏天的酷夏炎热,即使面对夏日无情的蚊咬,他们且想尽办法来克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自己的一双脚儿浸入一只装满凉水的木桶中,既解决脚下蚊咬又解决了夏日高温炎热的问题,一举两得。正由于他们这些人吃得眼前苦中苦,日后方为人上人。不吃苦,成功——是不会随随便便到来的;不吃苦,名誉——也不会随随便便垂青于人的。世间的一切机会与机遇,总是喜欢抛向那些刻苦努力的人与有准备的人。

然而,从历史上,从课本上,或身边,或眼前这些励志事例一时也曾深深地打动过小邦,鼓励与激励过小邦。不过,任何事物或事情总有正反两面,或者说一体两面。看,语文课本上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故事,其寓意令人回味无穷!鲁迅先生以他一贯革命的笔调,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小人物——孔乙己!毫不客气地说,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那温酒、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腿断、小孩的笑、大孩的笑,一幅幅讽刺且搞笑的画面,运运而生。社会不肯接纳孔乙己,也不肯认同他,他处在一个极其冷酷的社会之中!

无独有偶。上溯几百年前,吴敬梓先生则以他的讽刺笔墨创作出了一部反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力作——《儒林外史》,这本古代成功塑造了被科举制度的怪圈、拖累、扼杀的读书人之种种现象,范进则具代表性人物之一。

落魄的童生孔乙己和疯癫的举人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是不会营生的主儿。孔乙己和范进的人生片断,让人不解与无奈,更让小邦悲凉不已,只因为社会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虽然在数与量上多少有些变化,但内容与实质却并没有大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则让他陷入深深地痛苦与沉思之中……

自从小邦数学竞赛获奖后,班主任王平更加看好小邦了。眼前,虽然小邦的语文成绩一般,还并不算十分突出,但他的数学和英语成绩的分数与名次,在班中却是相当靠前的,加上其它功课成绩也还蛮不错;在那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自己,他们总认为数学与英语的成绩最为重要!只是,数学是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可英语是外国语言并且难懂难学,那时英语辅导的教材相对而言也较少,因此,英语一时不好掌握,学习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大。至于语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也都一致认为,到时“临时报拂脚儿”,都能行的。可是,事实绝不是这样的。很多事实,已证明语文平时不努力,不下功夫,那么,语文成绩一时间就想轻松提高与搞定,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更是一件“高不可攀”和不可能的事儿!

那个年代,吵闹且喧哗的街头集市上,无论是街边的摊贩,还是新旧店铺里的伙计、掌柜,一把木制式的秤杆,则是他们在社会上经营谋生的一大必备物件,放到现在,几乎快成老古董了。然而,街头集市上那不停的吆喝声儿,即使人离得老远儿,依然能听到;街头嘈杂之声,此起彼伏,吵吵囔囔,一片无序与混乱……

一次,小邦的班主任王平去乡镇的街道集市上买菜儿,小邦母亲也正在街头卖菜,恰巧他们相遇见了。

此刻,小邦母亲正一只手儿拿着一杆秤,且看她迅速地弯下腰儿,另一只手则从菜摊上拿出一把鲜嫩的油菜,绿色小油菜是小邦父亲亲手种在自家菜园子里,他的父亲每天还不停地浇水,并下了一个多月的功夫,菜园里才长出成片的油菜来,且是稀罕!

青色的小油菜细嫩细嫩儿,绿汁如液滴。一捆捆青色的油菜,由稻田里打下稻谷的旧稻草儿捆扎好,每天早晨天刚一擦亮儿,小邦母亲并把一捆捆扎齐的油菜挑到街道集市上,再整齐地摆放在菜摊上,一眼看上去,短短小小,整整齐齐,且是漂亮。一见到老师,小邦妈妈既惊喜又慌张,她首先不知如何与老师打招呼儿,生怕一不小心儿,给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当她看见王平老师,于是,她就草草用小秤杆称了一把有“足量斤两”的小油菜,便急急地递给了买主,并收好了菜钱。随即,她又赶紧与王平老师打招呼儿,她和老师相互寒暄一番后,小邦妈妈则把从自家的菜摊上拿出来的一把小油菜,趁着说话的这个当口,悄悄地把菜放入王平老师那漂亮且得体的蓝色塑料菜篮子里。此时,王平老师一看这样,他反而却十分不乐意了,非得要把菜钱塞给小邦母亲。在集市菜摊上,他们就这样相互推搡一番,因为老师他始终要给菜钱,小邦妈妈却始终不要菜钱。可她认为与老师套点近乎总不至于错,而有这个机会,岂能错过。因此,这个菜钱她绝对不能要,也不能收!小邦妈妈一再不要菜钱,无奈之下,王平老师只好说如果你不收菜钱,那他也就不要这把小油菜了。一时间,小邦妈妈在菜市上显得无比尴尬,并且十分难为情,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班主任老师又大声地对小邦妈妈说:“你们农民,种个菜儿可真不容易,每天都得起早贪黑的呀!平常的生活——却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辈子由它管吃管喝管用!现在,种点小菜,卖个小钱,你们农民养家糊口可不简单哟!可我是拿工资的,吃的是国家粮,旱涝保收,平常的小日子总还是好打发的。虽说我每月挣得也不多,但至少够每月吃穿用度,且绰绰有余。所以,孩子他妈——你就不要再争执了。小油菜很好,那菜我买了,但这个菜钱,你一定拿着!也必须——拿着!”小邦妈妈见此,于是不好意思再推辞了。继而,小邦妈妈转换了话题,且怯怯地问道:“顺便向老师打听一下,不知我家的那个小邦,最近在学校里学习的成绩,可怎么样?”王平老师不知是那一天心情高兴,还是老师家中遇到什么喜事儿,他且不带思索,脱口而出:“你家小邦这孩子学习成绩蛮好的,能在全班数前几名,今后考上中专绝对没问题!你这个做妈妈的,在肚子里放一百个心吧!在家里,你只把你自家的事情儿做好了,就行嘞!”

当着街市上许多人的面儿,小邦妈妈听了王平老师的这一番话,自然无比高兴,与无比激动,她此刻心情犹如喝了深山老林中野蜂酿造的蜂蜜儿一样甜蜜。

为了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总是愿意牺牲自己,还不计得失,默然且义务利他地奉献着自己仅存世间的一点温情与能量,一如鲁迅所言:“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有人说,人一辈子最欠的,就是母亲;有人说,母亲是每个人心中的图腾,更是一位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的图腾,因为有了母亲的疼爱与守望,就一定能给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孩子带去无比的温馨与无穷的力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