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暗度(2 / 2)
薛允青盯了会儿那玉器,“秦松年那边有什么动静没有?”
“回大人,他似乎不再去茶行了。”
“茶行里有些什么人?”
“一个茶老板,一个小童而已。”
薛允青苏索了会儿,“那个茶老板我也认得,不像是王党的人。”
“那个小童尚且年幼,不过总角之龄。”密使道,“难道秦大人并非是借茶行给王党传递消息?”
薛允青的眼眸左右晃了晃,“再盯会儿。”
“是。”
——
郑玄盯着跪在自己脚边的童安和,他的声音又软又细,“查到了吗?”
童安和大气都不敢出,“……回大人,尚未……”
郑玄一双凤眼眯起来,冷笑一声道:“真是废物!”
“不过、不过!”童安和立刻从衣襟中取出一封信来,“薛令史那边来了新消息!”
郑玄把手摆摆,“拆开。”
童安和立刻拆了信递过去。
郑玄草草扫了一眼,眉头便紧紧蹙起来了,而后他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
“王竹石——”
郑玄的眼皮一翻,眸子抬起,凶相毕露,“他又想普度众生了,他又想救全天下了……”
童安和立刻道:“大人准备——”
“闭嘴。”郑玄狠狠瞪了他一眼,他扫了一眼这封信的最后一行,那漂亮又略显怪异的瘦金体有些潦草,“这件事急不得。待薛允青再查一查。”
童安和便转口道:“大人英明!”
“此外,”郑玄盯住了这封信中提到的一个名字,“我待在京城这么多年,我可从未听闻什么‘方家’‘方喆’这类。你觉得如何?”
童安和反应极快,“莫非是张放的人?”
“极有可能。”郑玄笑了一声,“没想到他被仇家刺杀的同时还能有这样的闲心思,王党到底给了他什么好处?”
“王张二氏本就是同陈氏三分天下……这也不足为奇……”童安和极小声地提醒道。
郑玄却摇头,“天下……忘了还有我郑氏!”
童安和后背一凉,他深深低下头去。
郑玄语气平缓了些许,道:“童安和。”
童安和立刻应了声。
“薛允青还给了我另一个有趣的消息。”郑玄忽而眯起眼,对童安和笑了起来,眼梢泛红,煞是动人,“你想不想知道呀?”
童安和愣愣地看着那双丹凤眼。
郑玄接着说:“是关于……‘陆琅’这个人的……”
——
薛允青笑嘻嘻地听着密使说:“大人神机妙算,往苏州的那匹人马的确又折回去,往广陵去了!”
“不错!”薛允青嘴角勾得弯弯,“第二封信也寄出去吧。”
薛允青近日心情转好,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他看了一圈自己手上的各个玉石玛瑙,笑了一声,“王竹石……不过如此。”
在他第二封信寄往京城后的第二日,郑玄在广陵拦下一批私运征粮的人马,却还未上报时被弹劾,告郑党私运粮草。
第四日,经审查,郑玄拦下的那一批人马中仅一车征粮,稍作处理就结了案。
第五日。
一颗人头被丢到薛允青面前。
那颗人头显然是才砍下来的,血还尚未止住,溅了一地,气味刺鼻、令人作呕。
薛允青看了一眼,那颗人头正是属于自己手下的那个密使。
而提着人头而来的,是童安和家中的一个院卫。
那个院卫自上而下地瞧着薛允青,他道:“童大人命属下带一句话——他提醒薛大人一句:莫藏私心。”
薛允青脸色发青,他知道自己算错了,本想算计王郑二人,却被王竹石反将一军,不仅没一石二鸟,还受了郑玄的质疑、失了一个心腹。他的境地竟一下子陷入两难。
他很快就从秦松年那里又得到了王竹石的消息。
“竟是……竟是……走了水路?”薛允青虽不通武功,却骤然捏碎了一只玉杯。
秦松年却笑嘻嘻,“大人何必着急?我们再查到那些征粮的藏处也不迟。”
薛允青冷眼瞧了瞧他,“郑玄不再信我,我又该如何?”
“大人,我们为何一定要借郑玄之手呢?”秦松年笑得眯起的眼睛中闪过一丝狡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