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商王其人(2 / 2)
先前顾寰写过密信禀报江东的形势与情况,其中自然提到过齐昭昀。不过顾寰的眼光与赵朔的自然不一样。他们一个是人主,一个是英才,赵朔看得出顾寰对齐昭昀的赞许,但他总要自己看过才能放心。
齐昭昀是否如同传言之中那样是个谦谦君子,风流人物倒并不重要,赵朔要的是他真正能用,也能为他所用。卖相好看并不能匡扶社稷,孤标傲世也可能只是眼高手低,顾寰毕竟年轻,且并未见过太多人,眼光未必精准。
所谓能人必有异相,乍听似乎是胡说八道,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凡是能够成就大事业者,心性必然坚韧远胜常人,神情自然与人有异。何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望气之术,可以观望一个人的气运。
当年商王扎营在废都外随各地势力进京勤王的时候,他出身佛门的谋士师夜光路过,在辕门外望见七彩云气,当即毛遂自荐,投入他帐下,从那时候追随至今,传为美谈,赵朔自然是相信这一说的。
他不会望气,却有一双利眼,和齐昭昀对视只交换一个眼神,就明白这年轻人果然不同寻常。
顾寰是急行军回来的,这都是商王的命令,齐昭昀所遭遇的就先是国破,投降,然后是颠沛流离,可他并不狼狈,照样光彩迫人,不可逼视,宛若冰雪。此时此刻再说那是灿然容光,未免是低看了齐昭昀。
那是他的神采。
赵朔南征北战,辗转多年,几经起落,见过的人比微时见过的麦穗还要多,自信绝不会看错人,更不会看错齐昭昀这种人。他已经成了流离失所的刀剑,锋芒外露,就算曾有热血,也成了一座冰窟。驱使他温顺地来到新都的并非铁蹄,也并非强权,他只是还有未竟的愿望,未践行的道。
这种人最难驯服,因为他无所畏惧,也无所牵挂,要说服他得用诚挚与敬意,哄骗,欺瞒,威逼利诱都作用不大,绝不会让赵朔达到目的。
而赵朔正知道齐昭昀要什么,他相信世间除了自己,再无一人可以允诺给齐昭昀了。
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天下平定,征尘消隐。
不管怎么称呼,都得由赵朔来达成。
赵朔知道这一点,齐昭昀也知道,他们彼此心知肚明,只是尚未了解对方,因此风平浪静。赵朔突然笑起来:“孤盼望着都督大驾,已经好几年了。”
他这是好大的口气,不过所言非虚。无论是觊觎江东,还是付诸实践,赵朔确实已经做了好几年,趁着去年冬天十数年来难得一遇使得澜江全部冻上的酷寒派遣重兵围城只是最后一步,也确实是天命所归。
虽然于齐昭昀这无异于示威,不过他眼下是被拔掉爪牙一无所有的狮子,倘若赵朔真的激怒他,既不需要担心,也就省略了后面的许多步骤,可以将他置之一旁,不必在意了。
隐忍并不仅仅是任凭命运施为,还要不为所动,含羞忍苦。
齐昭昀甚至微微一笑:“也确实得偿所愿。”
顾寰敏锐的发觉齐昭昀与自己所熟悉的模样不一样。那时候齐昭昀多少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也可称之为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或者冷淡避世,甚至是慵懒。
赵朔与齐昭昀此时此刻都算得上意在言外,重要的并非是措辞,而是态度,齐昭昀远比顾寰所见过的锋利,危险,桀骜,好像一只孤鹤,姿态优美,但夺人心魄的是尖锐和战意。
他从没有见过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的齐昭昀,只猜想过,但眼下算是见到了。
齐昭昀一点都不温柔,需要他证明的时候他比谁都坚硬。
顾寰站在原地,正如商王所需要的一样一言不发,沉默着等候,但却莫名的心潮澎湃,觉出一种慷慨激昂与无边寂寞。
他大概算得上懂齐昭昀了,倘若不是时机不对,眼前的齐昭昀简直值得击节赞赏。
而被顾寰注视的二人说过两句话,都静默下来,彼此用眼神称量对方的斤两,片刻后,赵朔朗声大笑起来,笑声雄浑有力,他伸手抓住齐昭昀的手腕:“今日得见都督,果然如琼枝玉树,可惜……”他的话不用说完,略作沉吟,便带着众人往席上走了:“孤已备好了美酒羔羊为顾郎洗尘,他又给孤带回齐都督,如今吾堂中二俊彦争辉了。”
他把顾寰与齐昭昀并称,也不知是抬高了谁,又贬低了谁,不过被提到的二人都与堂中其他人一样,表现的相当捧场,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