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网红X摄像(18)(1 / 2)
林冉真没想到何圳居然会答应, 这个视频虽然不是全程都是林冉坐着叭叭讲,但拍摄难度是真的不大。
林冉只是顺便问一问, 何圳就答应了。
林冉还劝何圳不要急着答应, 了解过情况再说,结果看完文案和分镜剧本的何圳, 还是同意了, 这让林冉颇有些受宠若惊。
“没办法,谁让拍你视频的感觉太好了, 现在接别人拍摄都有点‘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了。”何圳甩了甩手中的剧本。
“哎呀, 再这样下去, 你要是要拍个全程坐着讲的视频,我说不定也愿意拍了, 林冉你是真的有毒。”
……
剧本最开始,是两个煎饼摊位立在街边。
这一段是动画风格的,何圳工作室有人能做的,没问题。
两个煎饼摊位几乎一模一样, 各种煎饼的调料佐料都一致, 只是左边那个煎饼摊后面的鸡蛋明显要比右边那个煎饼摊后面的鸡蛋多上很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 煎饼摊前面一个又一个人过来,一个又一个人买好煎饼走。
天色擦黑, 两个煎饼摊位的主人收摊走人, 收拾的时候,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右边那个煎饼摊后面的鸡蛋几乎用完了, 左边那个煎饼摊后面的鸡蛋也几乎要用完。
可是两个摊位上都有接待顾客数量的显示,反而是右边煎饼摊的顾客人数稍微比左边煎饼摊的顾客人数多一点。
为什么左边那个煎饼摊能用那么多的鸡蛋?
……
镜头一转,原来右边煎饼摊的老板在接待顾客的时候,会问顾客要不要鸡蛋。
有些人说要,有些人说不要。说要的比说不要的多,但是也没有多很多。
而左边煎饼摊的老板在接待顾客的时候,会问顾客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有些人说要一个,有些人说要两个。说要一个的比说要两个的多的多,但是基本没人说不要。
这个画面出现的时候,左边煎饼摊后面的鸡蛋肉眼可见的减少的更加快。
……
之后出现一个视频。
林冉拿着一个话筒,话筒上写着“街头采访”。
林冉作为采访者问一个长发的女孩子,“男朋友一个月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你?”
“5000左右吧。”长发女孩子这样回答。
“7、8000吧。”一个短发女孩子这样回答。
“3000左右就够了吧。”一个粉衣的女孩子说。
“20000以上吧。”一个白色衣服的女孩子这样说。
“5000的样子吧”一个穿长裙的女孩子这样回答。
……
画面再一转。
林冉问着长发女孩子,“你是靠你男朋友养着的吗?”
“怎么可能!我当然是自己养活自己的。”
“那5000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我一个月基本上花5000,所以就说了这个数字。”
“哦,原来是这样。”
“你一个月花费基本上在7、8000对吗?”
“是的。”
“那你是靠男朋友在养吗?”
“并没有,我有自己的工作的。”短发女孩这样回答。
……
“男朋友一个月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你?”林冉问那个粉衣女孩子。
“我没有男朋友,也用不着养的。”粉衣女孩子显然有些尴尬。
“假如,假如你有男朋友,他一个月要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你?”
粉衣女孩子还是说不出准确的数字来,十分犹疑地看着林冉。
“那你一个月差不多要花多少钱呢?”林冉换了个问题。
“3000左右就够了吧。”
……
“男朋友一个月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你?”
“20000以上吧。”白色衣服的女孩这样说。
“那你是靠你男朋友养着的吗?”
“对,我没有工作。”
“你男朋友工资在20000以上?”
“是。”
……
“男朋友一个月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你?”
“5000的样子吧,5000差不多就够两个人用了。”长裙女孩想了想。
“那你现在是靠男朋友养着的吗?”
“不算吧,我们两个都有工作,现在住在一起,基本上一个月家用,算上房租之类的,在5000元左右。”
“所以你是按照你们现在生活在一起一个月的家用来计算的。”
“对。”
……
画面重新回到动画风,不过现在的动画风格也跟之前不同了,现在是科普的动画风格。
“‘要不要鸡蛋’,‘要一个蛋还是两个蛋’,就那么简简单单一个问题的差别,就能够造成那么大的鸡蛋消耗的差别。”
“看似挺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其中蕴含着相当不简单的道理。这两个问题都非常符合产品营销中‘二选一法则’。‘二选一法则’是让客户在自己设定好的选项中做出选择,而不是开放式提问,让客户有其他选择的机会,或者制造拒绝的可能。”
“‘要不要蛋’的选项中一个是不要蛋,一个是要一个蛋;而‘要一个蛋还是两个蛋’的选项中一个是要一个蛋,另外一个是要两个蛋。一般来说,正常人吃煎饼的时候,对于蛋的数量的要求,百分之九十九的甚至更高概率在0个蛋、1个蛋、2个蛋这三种情况当中。”
“把问题改变,让选项从0个蛋或1个蛋的选择变成1个蛋或2个蛋的选择,依旧在正常人的情况当中,一般人依旧会进入这个设定好的选项中进行选择,蛋消耗的数量增加,收入也就增加了。”
“如果把这个问题改成‘要两个蛋还是三个蛋’,因为本身的选项不够常规,反而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心理,产生拒绝的可能。这样就不行,所以要在正常的选择范围中。”
“最重要的是让人进入设定好的选项中,这样就可以让人多花钱,就可以多赚钱。”
……
画面转向室内,林冉坐在沙发上面对镜头。
“同样的,这边也是一样的,代入一个设定好的场景中。”
“男朋友一个月赚多少钱才能养活你这个问题,为被提问者设定了一个场景。”
“这个场景就是假如你需要男朋友来养活,男朋友一个月赚多少钱才能够养活你。”
“被提问者,比如之前视频中的长发和短发姑娘,把自己代入了这个场景中,将自己每月花的钱说了出来。”
“长发姑娘说是5000,短发姑娘说是7、8000,其实他们的回答并不符合现实情况。”
“因为假如说她们的男朋友真的要养她们,除了她们本来的支出外,还需要担负自己的支出,月收入可能还要更高一些。不符合现实情况,可是这正说明这两个姑娘并没有想要男朋友养自己。”
“就像是‘要一个蛋还是要两个蛋’这个问题一样,把人带进预设的选项当中,总是令人很难脱离的。”
……
“当然也有直接上来就脱离设定的姑娘,直接就表明自己不需要男朋友养。”
“于是就有采访者强调这只是一个假设。比如粉衣姑娘就面临着这种情况,可是粉衣姑娘之前说的话在正式的视频中被截掉了,只剩一句‘3000左右就够了吧’”
“当然了,这种截取可能是出于视频时长的考虑,并没有刻意引导的意思。也有不少街头采访节目没有截取掉前面的部分只留下一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