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骨X导演(14)(1 / 2)
林冉同意出演《打分》之后,第二天, 便收拾好行李, 和林深以及王世杰一起飞到了K市。
K市有一个全国最大的影视城, 每天都有一个又一个的剧组在这个全国最大的影视城当中拍摄着影视作品。
因此,众多的群演、化装师、灯光师、摄影师、武替……等等等等,几乎所有跟影视作品制作有关的行业都能够在K市找的到,而其中最相关的行业中的大部分人都聚集在K市,聚集在这个全国最大的影视城附近, 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机会。
而《打分》剧组, 也会建立在K市。
整个《打分》剧本当中, 场景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寝室和教室,再加上个老师办公室以及学校的楼梯操场之类的就完事了。
……
不过其中最主要的场景也就是寝室这个场景,《打分》剧组并不打算在影视城中的寝室实景进行拍摄。
明明影视城中有不止一所“学校”,甚至还有好多栋寝室楼。
这些寝室楼里面的寝室也都各有不同,有逼仄的八人寝室,有正常的六人寝室, 有舒适的二人寝室, 还有豪华的一人寝室……
这不同的寝室种类还各有不同。
逼仄的八人寝室有大学生女寝,有大学生男寝, 有员工宿舍……
即便面对这样多种多样应有尽有的选择,《打分》的寝室场景还是得自建。
……
倒不是钱太多了没处烧, 《打分》剧组确确实实有自建寝室的需求。
在《打分》剧本中, 寝室这个场景所占的篇幅特别大, 在这个场景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也都非常复杂,这也对场景的要求非常高。
这些在别人看来应有尽有多种多样的寝室,根本没办法适应《打分》剧组的需要。
《打分》中很多镜头其实是需要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寝室。
其实不止是《打分》,很多电影甚至是电视剧都是这样,室内场景都是在摄影棚中搭建出来的,而这些搭建出来的场景,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天花板的。
……
为什么没有天花板,因为那里要放灯光设备、录音设备、摄影设备,所以根本不能有天花板这种东西。
若是有天花板,根本就没办法放灯光设备、录音设备、摄影设备了,再加上《打分》中的寝室设定并不算豪华,整个空间并不算大,各种设备必定会挤占天花板的空间,因此《打分》剧本必须自建场景。
至于为什么剧组安置在K市,是因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影视城,聚集着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相关工作人员,周边有很多很多方便影视作品拍摄的人和物。
优秀的场景施工以及设计人士,周边丰富快捷成流程的配餐路线,流水线的影视道具制作,方便统一的剧组下榻酒店……《打分》剧组所在的最佳地点,非K市莫属的。
于是《打分》这个剧组,就安排在了K市。
……
目前离正式开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林深、王世杰和林冉之所以那么快就来到了K市,主要是为了勘景。
勘景是电影拍摄前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勘景不等于看景,勘景是在电影拍摄场地确定之后,导演领着人到场地去看整个场景。
那可能就会有人说了,这不就是看景吗?不是的,这看整个场景,还真不是看一下就完事的。
勘景一般会有哪些人去呢?勘景一般来说是导演、摄影、录音、灯光、美术、制片……
摄影会去看取景位置够不够,放不放的下机器,机器运动能不能正常进行,不要出现一些奇奇怪怪歪七扭八的运动轨迹……
灯光要看太阳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全天的光线如何,灯具位置够不够放,场景中的电源在哪里,够不够接线,接多长的线,电源电压又是怎么样的……
录音也要坐在现场听一下,头顶是不是有飞机,周围是不是有工地,空调室外机有没有发出声响……
……
美术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因为前面所有人勘过景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实景地,总有需要修改的地方,那么美术就得根据别人的所有要求进行修改,太难了……
制片也得去,剧组建这里,睡哪儿,进出口和公共通道的位置在哪里,会不会产生围观,器材搬运从哪儿走啊……最重要的是,摄影的问题美术要改,灯光的问题美术要改,录音的问题美术要改,可是这其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美术改的,而是丢给制片组进行解决的。
所以,勘景并不是看景,并不只是简单看一看,走马观花瞥过就算数,需要非常认真非常细致地去看,因为各种各样之前没有注意的小问题,等到剧组正式开机之后,就会变成大问题了。
之前不解决掉,轻则费钱费力,重则导致整个剧组解散,别不信,之前不注意,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爆出来,经费不够用了,电影拍不了了,因此解散的剧组并不在少数。
勘景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发现是纠正,它是一种让拍摄场景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神奇艺术。
……
不过目前为止,电影拍摄的场地是基本确定了,但是搭建的场景还远未完工,按理说还不是勘景的日子。
可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打分》剧组的场景搭建非常困难,看似场景很简单,但是其实搭建非常困难,尤其是寝室这个场景,可不是只搭建一个场景就算数了。
《打分》剧组当中,有很多镜头需要出现天花板。
室内场景没有天花板,为的是要放灯光设备、录音设备、摄影设备,可是有的时候又需要有天花板的出现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天花板的压迫来塑造气氛渲染感情,《打分》中就有很多次天花板的出现。
那这些出现天花板的场景是否可以借用影视城中寝室楼的实景了呢?并不行,都是有天花板的场景,两者之间的难度完全不一样。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个境界和第三个境界字面意义是一样的,可是本质上能是一样的吗?
……
两个天花板的意义完全不同。
前一个天花板不会有什么意义,就是拍到了天花板而已,只是普通的入镜罢了。
自建室内场景,去除顶棚,方便器材摆设,这是大部分电影和优秀的电视剧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场景更加贴合电影电视剧,拍出来的画面也更加合适。
后面一个天花板一旦出现,必有其特别的含义,因为这种天花板本身一旦出场,每一秒都是在烧钱。
不仅要费钱,还要费大力气,不仅要重新考虑光线的位置和录音的方法,为了放下摄影机,还得在地上挖洞,在别的地方开凿,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拍到那一个天花板。
……
那有人就会问了,都是拍天花板,干嘛重新考虑光线的位置和录音的方法,还要挖洞,前一种不是也可以拍到天花板吗?就不能按照前面一种的拍天花板的方式来进行拍摄吗?
还真不能,如果那种普通入镜的天花板能渲染出什么特别的含义,那就有鬼了,一定非得是以特别的方式拍出来的天花板,才能渲染出特别的气氛。
比如导演界很出名的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镜头中是一位将军站在家里,镜头是仰拍将军的,一般来说,仰拍镜头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物的高大,感受到人物的权威。
这是仰拍镜头一贯以来的特点,仰拍镜头表示的是一种仰视的角度,对于什么我们会进行仰视,英雄,对于英雄很常用仰拍的角度。
除此之外,高大的怪物、恐怖的所在也常用仰拍,主要就是表示崇敬或者是不可战胜的感觉。
……
但是那部电影中这位被仰拍的将军头上却出现了天花板,而且是距离非常近的天花板,非常具有压迫感。
人们本应当从这种仰拍的镜头中感受到将军的高大与权威,但是这天花板的出现,就一下子让将军的高大与权威被压制住了。
一方面他此时依旧有权威,一方面大家又深刻明白这个人不那么配有权威,以后会失去这种权威。
这就是那部电影中天花板的作用,而普通的实景当中的天花板,能做出这种效果吗?
并不行,所以普通的入镜不论,大部分电影和特别优秀的电视剧中出现的特殊的渲染气氛的天花板,都是非常非常难做的。
同样的,天花板那么烧钱那么难弄,出现了,就证明导演非拍不可,一定有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
《打分》剧组中有天花板的场景并不算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寝室搭建的难度就蹭蹭蹭往上长了。
而且除此之外,《打分》剧组还有很多拍摄难点,其中有一个难到让人头秃,就是自然光的问题。
《打分》剧组中有几个场景是有窗户,或者是门开着的,可是《打分》拍摄中最好是不要有自然光。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一人分饰四角的电影。
一个镜头是如何来的呢?
服装、化装、道具、置景提前准备好,这是最基础的,要开拍了再准备是来不及的。
……
首先主要演员化装完毕之后进场,导演跟演员根据剧本确定表演方式,根据演员走位和动作切点在重点位置做标记。
标记做完了之后,导演和摄影师确定机位以及机器的运动方式,确定景别和景深。
摄影组开始铺轨、架炮、换镜头、设定光圈值。
灯光师根据演员位置和摄影机位置以及光圈值设定来设置灯位和照度,开始打灯。
然后群众演员进场,道具就位,演员再次进场,带机排练,检查调整,然后实拍。
实拍不一定能够拍成,NG的情况还少见吗?NG的原因非常多,这边不提,总之NG掉几条到十几条不等。
……
一般来说,一次性是不会连续拍上很多条的,几十条连续NG基本是很少见的情况,一般拍上个十几条,重要的镜头挪到别的时间拍,不重要的拍个几条过得去就成了。
如果比较顺利,几条拍成,至此,一个镜头算是诞生了,但是还没完,很多情况下,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拍摄这个镜头,以便进行后期剪辑。
到了这里,这样的一个镜头才算终于结束了,如果不考虑重拍的话……
为了这样一个镜头,小到几十人,大到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人,配合默契,毫无失误地拍下来,也要忙活几个小时,而这样几个小时做出来的镜头在成片当中可能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甚至是直接被剪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120分钟左右的电影制作周期至少得是几个月的原因,而且这几个月中,基本是完完全全的连轴转,谁叫一个镜头就那么费时呢?
……
而作为一部一人分饰四角的电影,制作周期更是长,一个镜头拍下来更是耗费功夫。
林冉一个人演四个人,一个镜头中本该出现四个人,偏偏只有林冉一个人来演,林冉又不会分、身,不能拔下三根头发变出另外三个自己来然后四个人一起来演,所有的人都得林冉来演。
也就是说本来好好的一个镜头,拍上一次就够的,林冉需要拍上四次,这是最少最少最少的了,实际情况下可能是8遍12遍16遍甚至是40遍……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光就是非常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情了。
自然光在剧组中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基本没有哪一个剧组能完全避开自然光的影响。
……
有些场景在夜里,那么正好在夜里拍,而如果要在白天做出夜里的光线,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是个利用自然光的例子。
可是除了利用自然光之外,还有很多自然光为拍摄增加难度的例子,比如之前说的一个镜头拍摄,一次就过也就算了,如果一次不过,那么没拍几次之后,就会发现天色改变了。
自然光发生变化了,灯位、照度可能都要发生变化了。
所以拍摄过程中,前面的一系列流程过掉,带机排练检查调整完毕之后,实拍并不是演不好重新来演不好重新来,只有演员重新来,导演、摄影师们负责拍,其他工作人员就可以散了,最多偶尔补补妆什么的。
并不是这样的,除了演员之外,很多大家以为没什么事干可以散了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并不能散!
比如灯光师,拍了几次之后,天色变化了调整灯光,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
几次十几次NG下来,随着自然光调整灯光,以此来维持一个镜头中光线的稳定。
光线的稳定很重要,不仅是在一个镜头当中。
一个情节,时间没有发生改变地点没有发生改变,光线能发生特别大的改变吗?想想都不行。
而寝室中大量的镜头,时间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地点没有变化,光线自然也不能有太大的改变,可是一人分饰四角的情况下,可能一个3分钟的情节,半个月才能完成。
时间跨度太大了,自然光的变化太大了,即使有很优秀的灯光师,也很难做到将光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上,自然光本身就是非常不稳定的东西。
……
稳定这事真的很重要,一部电影最基础的一点,应当是流畅的吧,这是最最基础的要求了。
而稳定就是能保证流畅的很重要的一点。
光线的稳定,好好的在室内说话,光线一会儿一个样算是怎么回事?
人物造型的稳定,人物没有什么理由的一个镜头一个模样,是换装秀吗?
甚至是人物表情的稳定,表情肯定是有变化的,但是表情变化是需要有一个内在逻辑的,不能没有理由地就随意变来变去……
……
人物造型的稳定靠演员对于状态的保持,靠化装师稳定的技术。
人物表情的稳定靠优秀的剧本设定,靠演员优秀的技能,如果都没有,就尽量减少表情,这也就是为什么电视剧中很多角色都是面瘫冰山的样子,明明角色本身设定不是面瘫冰山,但是后面改成了面瘫冰山,就是因为这样好拍,能连在一起。
而光线的稳定,就要靠优秀的灯光师以及合理的时间安排了。
剧组其实挺靠天吃饭的,拍戏并不是按照剧本顺序拍摄的,是统筹部门综合了场地、演员等多种因素重新排列的拍摄计划,安排什么时候拍什么,要考虑很多,为了保证光线的稳定,统筹有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
可惜《打分》是真的太难拍了,时间跨度太大了,自然光的变化太大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排好的,已经不是天气给不给面子的问题了,就是没法用上自然光!
……
有的时候NG十多条还拍不成,这个镜头挪到下次拍就足够让统筹部门的所有人感到头秃。
更别说像是《打分》这样的场景贼儿简单,时间空间贼儿固定,对稳定要求贼儿高,可拍起来耗时间贼儿长的电影。
所以《打分》剧组必须要建不被自然光影响到的寝室场景。
可问题就是,《打分》剧组当中有的时候特么的还要出现门、窗,窗外的东西,照进来的阳光,很好,完了,有些场景中还必须得用上自然光。
所以《打分》又得没有天花板,又得出现天花板,又得没有自然光,又得运用自然光……可想而知,《打分》场景搭建尤其是《打分》中寝室的搭建是多么复杂而又繁琐的一件事情。
并且简而易见,不是搭一个就完事了,没有任何的寝室能够满足所有的要求,只能多搭几个,某个能满足某个要求,或者是某个在某种情况下能满足某个要求,不容易,想想就不容易。
……
在这种情况下,林深、王世杰守候在K市就很有道理了。
因为这个场景搭建是非常难搞的,时不时需要去勘一下景,指点一下哪哪有问题,前期最大的问题林冉已经解决了,在哪做准备都是做准备,不如在K市,也省的飞来飞去,毕竟这个场景搭建非常烦,每天必须得去看不至于,但是隔三差五总是要的。
所以林冉答应之后,林深、王世杰就将林冉带到了K市。
到了K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了一趟场地,场景还远远没有搭成,自然暂时没能说出什么要改的地方,三人就像是监工一样在场地上转了一圈,便来到了场地附近的一座宾馆之中,这就是以后要住的地方了。
这段时间当中,除了时不时去勘景之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画故事板和写分镜剧本。
……
林冉在上个世界,也就是做网红的时候,自己也画过分镜剧本。
其实确切来讲,按照定义来说的话,林冉之前所谓的分镜剧本,应该叫做故事板,而非分镜剧本。
真正的分镜剧本应当是多以文字来进行表述的,而故事板,则是以图画的方式来进行诠释的,这是形式上的区别。
而内容上,分镜剧本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描述分镜头的剧本,分镜剧本会描述镜号、景别、摄法、时长、画面内容(这个一般是画面,其他是文字)甚至是音效等等的情况,就是表述一个镜头该怎么拍。
至于故事板,其实主要就是以绘画的方式描述出画面内容,因为画面内容本身其实就是分镜头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情况下,无论是故事板还是分镜剧本,都叫做是分镜剧本。
……
无论是分镜剧本也好,故事板也罢,亦或者是勘景,按理来说都没有演员什么事情,但是在《打分》这个剧组当中,无论是分镜剧本、故事板,还是勘景,林深和王世杰都请林冉来插手,林冉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
林冉非常坦然,因为她确定自己的加入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她的加入一定能给《打分》这部电影带来更多更好的变化。
进了林深的房间,考虑到有林冉在,将房门打了开来。
三人坐定,林深翻出了一个本子,本子上正是林冉昨天演的那一场戏,“昨晚我回去把这一场画了出来,比以前的好多了,只是还是觉得不够,想再看林老师您演一遍,看能不能画的更好,可以吗?”
“《打分》的剧本是林深导演写的?”林冉这次却没有直接开演,而是问了林深导演一个问题。
……
林深有些愣住了,他没有想到林冉会不同意开演,但是林冉正在问话,他把林冉的话过了一遍脑子,只能先回话,“嗯。”
但是林冉并未答应的错愕感依然存在着,这使得林深的表情一时之间相当复杂。
“《打分》的总导演也是林深导演你?”
“嗯。”林深再度答应,复杂的表情收了起来,他好像已经有些猜到林冉想要表达什么了。
林冉问了两次,林深应了两次,听完了答案的林冉相当满意,指尖对在一起,手肘搁到了膝盖上,手指互相轻点,笑了起来。
……
“我是看了《打分》这个剧本才答应的饰演,我认同了《打分》这个剧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我认同了林深导演你。”
“是先有《打分》这个剧本,后来才有我来饰演的,是我要饰演《打分》这个剧本,而非《打分》这个剧本来衬托我。”
“是我以我自己作为工具,来演绎《打分》,是我作为工具,来表达既作为导演又作为编剧的你的想法。”
“所以,请由林深导演你来给我说说戏,然后我以你的方式来进行饰演。”
林深点了点头,开始了思考,既没有看王世杰,也没有看林冉,有些犹豫的样子,但是并不算苦恼。
……
他明白了林冉的意思,无论林冉多么资深多么厉害,他多么稚嫩多么新手,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演员和导演所处的地位注定是不平等的。
终究是演员服从导演,而非导演服从演员,林冉很资深很厉害,必须要尊重,但是这并不代表要将主权交托出去,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的,尊敬和态度上谦虚并不代表着就要将权利交托。
林深很聪明,他很快体会到了林冉的意思,他的性格也很强势,知道了主权在自己手中便未有推脱,认真思考了起来。
可是思考的结果却不怎么如意,林深想了很久,还是未能脱离掉林冉之前的表演,说出点自己的想法来。
林深能力还不够,林冉的表演又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致于这一段内容林深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
林深犹豫很久,还是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满脑子都是林老师你的表演,我说不出什么来了。”
面对林深的毫无办法,林冉和王世杰的表情都相当正常,没有一点点的失望。
王世杰自觉自己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林冉的表演太过于深入人心了。
林冉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大概也能估出林深现在的能力,要是真能说出些什么来,林冉这些世界穿的简直毫无意义,不如回原世界卖红薯。
王世杰率先开口,“那林深你选别的片段给林老师讲讲戏,让林老师演演看,这个片段先放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