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2)
说来奇怪,我在北京这么些年只来过故宫一次,还是在爸妈送我来上大学的时候。他们在北京多留了两天,想四处看看,我也就陪着。那一年的八月底,高温席卷全国,在马路上走两分钟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水分在源源不断地蒸发,热气都肉眼可见似的。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热情洋溢的游客。我想好好看看的三大殿一个都没能看仔细,唯一的印象就是人挤着人,走到哪里都是一股汗味。
非高峰时期,地铁上人不是很多。
妈又挑这个时间给我打电话,响了两声就挂了。
【忘了这个点你在工作了。儿子,妈跟你说,你伯伯家的女儿现在也在北京工作呢,找个时间你跟人家一起吃个饭吧?小时候你们还一起玩过呢,你老拽人家小姑娘的辫子。听妈的,见见吧。叙一叙旧,联络联络感情】
然后她又发来一张照片和一个电话号码。
再明显不过的一次相亲安排。
回一句“好,有空就去”,选中,删除,这事就当没发生过。
到站,出了地铁口,去景区门口买票。我感觉有些新奇,好像回到了大学里重新体验我的第一次逃课。
下雪时候的故宫不是什么小众的景点,来了很多跟我有同样打算的人。还有人带了长枪短炮和三脚架,装备齐全,是要拍大片的架势。
我为了躲开人群,没有沿着中轴线走,而是顺着边角随意地走走停停。
雪花被风吹进我的领子里,一触到皮肤就化了,我的脖子、后背上都感到了点点凉意,很不舒服。我把大衣裹紧、衣领拉高,快步走到有墙可以挡风的地方。
故宫里有很多不对外开放的地方,有的小宅院上了锁,但还能从门缝向里窥探,能看到一条灰扑扑的地面和房屋的一角,低矮的平房和窄小的门窗,不知以前是什么人的住处。
在我之前有许多大人物都曾来过或是在北京生活,每次想到这一点,我都有些微妙的时间错乱的感觉。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和同学骑自行车去逛清华园,是初秋的午后,荷花都开过了,只有半池荷叶,但我不觉得失望,想着明年夏天再来,挑个月圆的晚上来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现在站在这里,我想的也不是有厚重感的什么人文关怀的事,而是在雍正还不是雍正、还是和硕雍亲王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从雍王府到紫禁城来上朝吗?那得几点起床呢?又没有地铁,是不是比住在望京的上班族还要辛苦。
暂时没有答案,需要上网查一查,但是我不想把手机从兜里拿出来,怕手冷。
我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生在古代、还是民国,我都跟现在一样,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不会在任何一本史书上留下记载。
人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又要来困扰我了,我想我得赶快转移注意力,别让自己更加不开心。
天下大雪,有个女孩打了一把红伞,远远地看过去,一片白茫茫里一点大红色,对比鲜明,很好看。
她又是为什么一个人来看雪呢?
偶尔会有这样的时刻,我幻想着别人的生活,把自己代入成为别人。如果这不是我的生活而是在看电影就好了,不管多么无聊或是艰难,两个小时过去总会有个结局的。然而现实是只要人还活着,就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怪不得说盖棺定论。
到了结尾,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也可以评说这一生了。
但是现在我还得挣扎,做每一个决定都要考虑到秃头,就怕自己做错了,然后无力扭转局面,最后万劫不复,成为亲朋好友口中的失败典型。
我本意来看雪,却变成了站在角落里观察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