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吾妻真乃神人也 > 第40章

第40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本家宅子不大,前后四进院子,院小人多,就显得挤了,前院满满当当全是人。同辈姊妹多,回娘家都要讲究脸面,带来的年礼多少意味着在夫家得不得脸,这礼不图贵重,图多,都大包小包、成双成对带回来,下人们忙着接过手,凑出一幅阖家欢乐的画来。

虞锦刚进门,满院人就被吓呆了,立马噤若寒蝉,奔走相告:“老太太!大夫人!二夫人!……五爷家的小姐回来了!”

老爷夫人全在家,来了客人,下人却只记得喊家里的夫人们,明摆着一家子夫纲不振。

虞锦跟着下人往后院走,后头刚落轿的年轻夫人踩着小碎步追上来,眼睛晶亮:“哟嘿,大忙人来拜年啦?”

难得遇见一个不怕她的,虞锦瞧她是从府外来的,上回在大悲寺拜长生牌位那日也没见她,知是外嫁的姑娘。

果然,年轻夫人笑道:“我是三房的虞启秋,今年刚嫁人的,给姐姐请安。”话落,恭敬福了一礼。

这名儿一听便是排了字辈的,但凡是会写几个字的家族都以排字辈为荣,虞锦却没合着,想来她爹是压根想跟本家脱了关系的。

“秋儿,妹夫怎么没跟来呀?”旁边有位年纪稍长些的夫人笑问。

虞启秋笑意一僵,含糊带过:“她太奶奶染了风寒,今儿不舒服,他留在家里照顾了。”

那妇人一听,笑得更得意:“那你怎么不留下照顾,还回娘家来了,不怕婆婆不高兴?亲家一看,好嘛,新媳妇这么不懂事,长辈病了,她却高高兴兴回了娘家,这不是让咱家落埋怨么?”

人家明摆着有苦衷,她偏要揭人短,两人隔着虞锦一左一右地说话,烦得不行。

虞锦眉一拧,挑了自己顺眼的虞启秋护着,偏头看向左边妇人,淡淡道:“嘴真碎。”

“你!”

那夫人硬生生咽下一口老血去,因为人瘦弱,这一气,颈上筋络都突在外边,看着颇狰狞。可她是大房姑娘,最懂得审时度势,也不敢还嘴,恨恨瞪了虞启秋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

“嘿嘿嘿,锦姐姐厉害死了!”虞启秋冲着那人走远的背影啐了一声,又挽着虞锦的手喋喋不休:“她呀,一向就这德性,以前在家里还收敛着些,嫁了人以后就越来越阴阳怪气了。切,不过是嫁了个家里做生意的,有俩破钱儿,眼睛就长到脑袋顶儿上去了!”

有许多破钱儿的虞锦没吭声,默默感受着被同龄姑娘挽着手的微妙感。

长大以后,还真没人这么挽过她,上学馆那几年还勉强算是有几个闺中密友,后来都渐行渐远了。这些年生意场上结识的朋友,都是清一水的爷们。

虞启秋是三房的,三房老爷从小懒到老,至今儿女都成家了,他还是一事无成,爱赌爱玩,成日跟几个兄弟打秋风。可他是老太太的幺儿,最得老太太欢心,别的几个兄弟只能憋着这口气。

三房的孩子没个靠谱的爹,也渐渐长歪了些,向来不得家中长辈所喜,反倒挺乐意看她们吃瘪的。

虞家四房面和心不和,能撑到这会儿还没分家,多半是托了五爷的福——分了家,财神爷再送来银子就分不着了。

等虞锦慢悠悠从前院走到了正屋,屋里的架势还没摆好,几个孙辈的姑娘慌慌张张从后院赶来,都冲她规规矩矩喊了声“姐姐”。

“锦丫头回来了呀,昨儿还跟老夫人说起你呢。”大夫人笑盈盈迎上来,瞧见她和三房的秋儿挽着手,眸光微闪,错身格开人,拉着虞锦往里走,把自己的位置腾给了她坐。

“说我什么?”

大夫人笑一僵,随口一句客气话,她却偏偏要追根究底。背后说的自然不是什么好话,她只能费劲把话圆回来:“说初五的时候去请你过来,一家人吃个团圆饭。”

人家笑脸相迎,虞锦也送出一个笑:“那可不巧,我今儿就上门了。”

“瞧你这话说的,都是自家人,什么时候来都好!”大夫人拉过旁边一个姑娘:“瑞姐儿,来,这是你五爷家的姐姐。”

十四五岁的姑娘,生得一副好模样,嘴也甜:“妹妹给姐姐道个晚年,祝姐姐财源广进!”

府里没几个待见她的,欢声笑语硬是靠演出来,撑起了过年的气氛。

四房老爷跟虞五爷一样,也是姨娘生的。他膝下几个庶出的丫头站在最角落里,看着虞锦就坐在老太太下首,几个夫人都要捧着敬着她,眼里的艳羡快要滴出来了,又有那么点与有荣焉的味道。

庶出的能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没几个了。

三夫人眼睛尖,瞧见虞锦后头的两个丫鬟手中各捧着一个黄花梨的四方木盒,立马笑成了一朵花:“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呀。”

那么大个盒子,想也知道里头装的是好东西。

虞锦却微笑着打破了她的幻想,视线转向大夫人:“上回您来,不是说铺子里的点心好吃么,老夫人和家里姐妹都喜欢,我就特意让嬷嬷多做了几盒,今儿大老远地提来了。”

“点心呀,对对对,老夫人是挺爱吃的,挺好的……”大夫人一脸被雷劈了的表情,脸上的笑都快要挂不住了。

头回上门时带那两袋子零嘴是老太太的主意,原先大夫人本是备了贵礼的,老太太却不舍得,说是这么好的东西不能给了外人,要留着给姑娘们当陪嫁。

这可好,落了埋怨,叫人家一趟一趟地往回刺。

坐在上首的老夫人冷眼瞧着,她进门好半天,没喊一声祖母,没磕头没奉茶。老夫人纵是有一肚子火,大过年的也没力气发,再瞧几个儿子儿媳,把一个孙丫头当祖宗似的捧着敬着,反倒把她这个真祖宗晾了起来,再大的火也成了哑星。

她清清嗓子提了些声,不咸不淡地道:“既然来了,那就开饭吧。”

虞锦却没留,放下点心就起身告辞:“晌午府里还有客,就不在您这儿留了。”

“怎么刚来就要走呀,吃了饭再走吧?”几位夫人再三挽留,没留住,一路将人送到了府门口,算是全了礼数。

出了门,兰鸢好奇道:“晌午还有谁来呀?”

这几天收了好些年礼,陈塘但凡是有点名声的人家都送了礼来,回礼也都还了回去,哪有客人大年初二上门的道理。

“没人来。”虞锦揉揉她脑袋:“就是个托词。我来这边走个过场就是了,人家一家子高高兴兴的,我凑什么热闹,没看见老太太的脸耷拉得老长?”

便是最圆融的大夫人和二夫人,那笑也假得不行。

他们刚走不多久,虞家正屋里又是一阵热闹。老太太捂着脸,吐出一颗和着血水的门牙来,哭嚷道:“哪个杀千刀的往点心里头填银锞子!”

“娘你怎么啦?”大夫人和二夫人都扑上去了,漱口的漱口,看牙的看牙。唯独三夫人一听点心里头藏着银锞子,眼睛唰得亮了,忙把盘里的点心掰开找,掰了一块没有,又掰一块没有,再掰一个,总算瞧着了,好大一颗银锞子。

就跟过年往饺子里头放碎银似的,谁吃着了,就说明喜气落到了谁身上,图个吉利。虞锦好面儿,最烦别人说她穷酸,单送几盒点心不好意思,就往点心里头塞了银子。

怕他们不小心给吞了,她还没敢放碎银,专门放的锞子。锞子是寸长的一块,二两重,平平整整藏在点心里,一入口就能感觉着。

谁知道老夫人牙口挺好,一嘴下去,断了一颗门牙。气得快要厥过去了,抹着眼泪嚷嚷:“她哪是来拜年的!她就是故意害我!”

三夫人把摸出来的那锞子藏自己袖里,笑道:“娘,这是大喜之兆呀,一盒点心统共也没放几个,可巧就被您给吃着啦!”

老夫人一嘴的血味,舌尖一抵,察觉另一颗门牙也有些松动了,又听着儿媳这“大喜之兆”的说法,简直想掐死她。

*

他们阖府上下闹腾的时候,虞锦已经走过两条街了。

她今日出门没坐马车,大过年的处处放鞭炮,怕惊了马,就没敢坐马车,走着来,走着回去。

大过年的在街上踱步,有这般闲情逸致的也没几个了。

兴许是被虞府合家团圆的样子扎了眼,虞锦从骨子里生出一股惫懒来。这是她头回在异乡过年,说一点不怨,说无动于衷,那是骗人的。

芳姨的事,到底还是影响她太多了。

大年初二拜财神,各家铺子都开了门,年前冷清的街道热闹了些,虞锦就带着府里人在街上溜达,美名其曰“沾财气”。可惜陈塘百姓不富,这财神拜得也不讲究,门上贴个年画,放几把鞭,就算了了,然后立马关门回家去。

京城的铺子拜财神,大多要猪羊鸡鸭鱼,备齐五大供,差一些的,也要摆些糕点水果。像虞家这样的大富之家,还要在路边摆流水席,全城的乞丐都能来吃喝,另请舞狮队来热闹。

虞锦一边走,一边左右四顾,却突地被冯三恪扯住衣袖,往旁边带了带。

“怎么了?”

不等冯三恪说话,前头一个矮个男子大声喊着:“狗儿回来!回来!”

虞锦低头一瞧,一只土黄色的小狗就在她脚边嗅着,差一脚就踩到了。

那男子跑过来,捏着小狗后颈皮提溜了起来,丢回了篮子里,还不忘招揽生意:“夫人要不要?就剩俩了,随便给几个钱您拿走。”

小狗缩在篮子里,卖得就剩下两只了,抱成一团,冻得瑟瑟发抖。虞锦挨个点了下脑袋,其中一只眯着眼睛,脑袋都没抬一下;刚刚逃跑的那只稍微活泼些,奶声奶气地哼哼了两声。

看她有心要买,冯三恪低声劝:“这狗没精打采,后腿没劲,跑两步都要跑不动,定是还没满月,养不活的。”

“瞧您这话说的!要是养不活,你给我送回来!”卖狗的贩子不怎么高兴:“家里母狗下了崽,可人还喂不饱,哪有余粮喂畜牲?俺婆娘心软,说怎么也是几条性命,这才拿出来连送带卖的,俺又不指着这赚钱。”

虞锦已经从笼子缝里伸手进去,摸小狗背上的毛毛了,闻言笑道:“好吃好喝养着,哪有养不活的东西?”

兰鸢说话不过脑子,嘻嘻笑着,与冯三恪说:“你刚进府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的,头回见面都把我吓了一跳呢,这会儿就瞧不上这半死不活的狗儿了?”

“浑说什么呢。”竹笙轻斥一声。

听得此话,冯三恪下意识地往虞锦那头望了望,见她只是笑着,没反驳。冯三恪又低头去看篮子里的两只小东西,可怜兮兮趴在那儿,嗷嗷嗷嗷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着,一身土黄毛,将来长大也肯定不好看。

乡下的狗大概都是这个样子,土黄,杂毛,瘦成皮包骨,能吃着百家饭的就算是有福的了。可今日有幸遇上虞锦,算是走上了狗生巅峰。

冯三恪没话说了,原来刚进府那时他竟落魄至此。要是再钻个牛角尖,爷当初买下他,跟买这两只小狗也没什么分别,不过瞧着可怜罢了。

这本该是件叫人难过的事,冯三恪却克制不住心头那股没来由的欢喜。

几人身上没装铜板,就给了块碎银子,连着篮子买下了,叫那狗贩子都惊呆了——二十文就能卖的东西,一下子多赚了十倍,才知是遇上了土财主。

虞锦的爱心少得可怜,花了大钱买下的,她却抱也不抱,把篮子往冯三恪手里一塞,继续沿街溜达。

兰鸢问起要叫起个什么名。正巧虞锦瞟到路边一副对子的横批,从中间拆开,便是俩人人都爱的俗名。

“招财,进宝。”

※※※※※※※※※※※※※※※※※※※※

久等啦~本章8000字,把昨天欠下的更新补上啦~

虽然我这么墨迹,但我没有偷懒,我真的、真的、真的、从上午十点码到了现在……哭泣QAQ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