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戴胜降于桑 (中)(2 / 2)
乔淮……还在哭么。
小少爷安静的不似寻常,他却反而不知该如何安慰。只好假装步履匆忙未察觉到身后人儿不声不响的情绪。
头顶的光线愈渐晦暗,两旁高低的灌木不时冒出头来纠缠他们的衣角。
颠簸终于趋于平缓,连奚跨过台阶,微微带喘着来到一扇门前。
随着“吱呀——”一声,他的背后探出一双湿漉漉的杏眼来。
“这就到了?”
连奚对这尾音里夹杂的一丝失落有些好笑。片刻功夫,他就做好了和自己浪迹天涯的准备了?
“前门落了锁,不过好在后门的门栓早就朽坏了,一推就开了。”他终于肯放下背上的人,牵过那另一只未受摧残的手,“你跟我来。”
两人说话间,隐约能听得回音在头顶盘旋,一室空寂便就热闹了起来。
乔淮跟在连奚后头走上一条沿着墙壁螺旋向上盘桓的木梯,身后稀疏几道光将交叠的影子斜映其上,再往上便又没入了昏暗的甬道。
梯子很长,楼道很窄,尘埃在空气里游荡。
这是个什么地方呀,只要有一点点动静就会被放大。
“嗳嘁。”乔淮浅浅打了个喷嚏。目光落在纠缠的指间,悄悄伸出另一只手按住胸口,那里有砰乱的心跳。
嘘,别闹。
4.
此地是一座废弃的钟楼,就建在西厢后头相距约莫一里的林子里。
长梯的尽头竖着一口大钟,久无人用已蒙了层厚灰,看不清原本的颜色。
钟楼高数丈,登顶可遥遥望见山脚下小如片瓦的人家。
“乔淮你看,从这里能看见西厢的大门,这样就能知道他们几时离开了,我们再做打算也不迟。”
对坐阁室外廊的美人靠上,连奚一边给乔淮上药,一边解释道。
乔淮乖顺的任他手上不疾不徐的包扎,目光又落在一旁沉甸甸的包袱上。
方才他们虽然走的匆忙,但连奚思忖片刻,还是冒险翻墙回房包了些药瓶棉纱带在身上。
原来,他还是要回去的。
也是,连奚还有家人,怎么会干出与他一道跑路的傻事呢。
“哈,还是你想的周到。” 乔淮咧嘴干笑了一声,只是尾音里藏不住的失落又浓了几分。
连奚抬眸看了他一眼。
他轻咳了一声,收回再次被裹成粽子的手,扭开脸,“想不到这荒郊野外的还有这样的好去处。”早些知道的话,上这儿打发时间也是个好主意,还能看那些婆子找不见他急的团团转当作消遣。
连奚不动声色的转移了话题,“你想不想知道这钟楼被锁上的原因?”
“嗯?”
“说来话长,我小时候跟着爹来过这里几次,那时西厢还是座和尚庙。”
5.
这事要追溯到十六年前。
西郊的这间和尚庙有一座钟楼,一座鼓楼,晨撞钟暮击鼓。
寺庙里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是这里的住持。
当年一道惊雷当空劈下,正巧劈中了这座钟楼,巨大的钟鸣把山下镇子里的人都惊醒了。
雷鸣电闪的夜空回响着空寂的钟声久久不散,在那不久,老和尚就圆寂了。
老和尚一走,谣言却来了。有人说这座钟楼卦白虎之位,是为凶星。
其余的和尚在此不久便都纷纷下山还了俗。
“刚开始相中这块地的人挺多,老有人隔三差五的请爹上山来看风水。直到后来变成西厢,期间其实已转了几手,但里面的人总也住不长久。”
“这钟事为什么没听人说起过?” 乔淮来了兴致,但又想不通为何之前从未从刘婆子的嘴里听到过。
“犯忌讳吧。毕竟只要一敲这口钟,隔几日就要办白事呢。”
若说是巧合,发生的次数多了,也就成了谱。当地的几家大户担心扰了镇上的风水影响田里的收成,就请连老头上山做法。
于是连老头就顺驴下坡,装模作样的请了几道符又落了镇妖锁,就算是保了一方太平。
此后自然再无人问津西郊这块地,直到乔老爷大手笔的给买了下来。
乔淮觉得脊背有些凉,不由的靠连奚更近了些,只觉得这高处确是不胜寒。
“不过啊,这钟楼也是有它的好处的。”
“什、什么好处?”
“清静。”
“……”
虽说先前郁于心底的情绪已一扫而空,但乔淮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