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2)
赵民亮坐在那里没说话。
“您这是不信任我!”
“我没不信任你!”赵民亮立刻大声回应道,他略有些心烦地捶了两下桌子,抬眼道,“封哲,你先出去吧。如果这个信息是案件的关键信息我会告诉你,但是……我先跟你说,这个案子很有可能牵扯到了一些旧案,而在这个档案上,你暂时没有查阅的权限。”
封哲盯着赵民亮看了很久,捏紧的拳头关节都泛起白,最终他还是松开了手,一声没吭离开了办公室。
……
警员的办公区。
季怀安清澈的少年音传了出来:“……大家都穿着校服,只有,鞋子不同。那,在这里‘鞋子’就成了学生阶级的标志。别人都有很贵的篮球鞋,但我没有,明明我打球是很厉害的……”
“……所以,我应该比较高,瘦,肤色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的身上还有被醉酒的父亲打出来的伤疤……我拿到了这笔钱,不会低调地藏起来,我一定忍不住想让之前的同学们看到,现在的我,是多么富有。”
“嘿,我们怀安真厉害啊!”方洋崇拜地看着季怀安,他手里正拿着从刘立冬学校收集到的一些资料,里面刘立冬的照片正如季怀安的描述,是一个瘦高的男生,皮肤黝黑,眉骨向下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刘立冬打球不错,但是却经常受到男生女生的调侃,他们称他为“黑人”。
虽然这个外号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褒贬,但是任谁在老师上课讲到点类似“挑山工”这种体力劳动者的时候就被同学们哄笑,在刘立冬的心里一定也有不少自卑和委屈。
之前封哲和季怀安聊过,知道季怀安在进行心理画像的时候选择的方式是将自己代入被描述对象,所以他每次用第一人称进行阐述不会出现本人的语言障碍。本来封哲还想着用这一点做季怀安治疗的突破口,但是尉迟天却对此表达了否定的态度:季怀安的语言障碍并不出现在生理上,是他在心理上某种程度的损伤导致对自身人格的不信任表现,因此跳脱开本我谈论治疗是不靠谱的。
“这只能看是否有人能获取他的潜意识信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处在一种心理警戒状态,打破这种不安全感,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季怀安此刻被一堆小警员围着,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没,也没有很厉害。”
记录员周川感兴趣地问道:“那,依你看我们应该从哪查起?”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用手机支付。”季怀安想了想,“但是,刘立冬拿走的,是现金。”
封哲在茶水间听着,忽然知道了——季怀安说得对,现在刑侦队将网络小组调动起来盯着的是刘立冬的线上支付,然而刘立冬拿走的是现金,而且是苗艳春给自己女儿治病留下的很大一笔现金,那么他当机立断应该是将现金花出去。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当时偷别人的山地自行车时都留下了大把证据,更不用提现在这种东躲西藏的状态。
从刘立冬的作案上来看,他应该对于法律知识并不明确,是一个冲动、虚荣的青春期男孩。那么一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参透他的作案动机非常容易,他就是想向人炫耀,就像他省吃省喝攒下来的钱,到最后被拿去买了一双昂贵的篮球鞋,到最后还没舍得穿过几次。
那么,现在高中生之间最流行的是什么……
手机!
封哲大步走进警员办公区,下达任务:“立刻看紧本市所有苹果手机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立冬应该会出现。另外,去下达任务,从刘立冬班上征得几个学生的同意,监视刘立冬的朋友圈状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