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青年点 > 铁路工人

铁路工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赫快起来,出事故了。”

解宝财叫醒了赫文亮。

夜间干活时,觖宝财从不叫醒赫文亮。这是违反师徒不得分离之规定的,但解宝财是老资格,谁也不好说什么。

虽说入路不久,但对“事故”这个词还是很敏感的。赫文亮一下子坐了起来,“谁出事故了?”

“和咱没关系。走,去看看,多经历点事就多积累点经验,这样的事很少遇到。”

“简主任,你安排一下,把那八辆车转到三线,然后单机返回六线。要注意,不能再出什么岔子啦。”

“站长放心,保证不能出错。”

唐永贵又对那个值班干部说:“你去救援库把复轨器拿来。”

“是。跟我来两个人!”

一下子去了四个人。

这时候的人什么也不计较了,谁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事干还觉得不自然。在场的人不是在弯腰,就是在走动。

由于脱轨的是辆重车,救援工作非常不顺利。在救援过程中,第二轮对也被拖下了“炕”,整个台车脱离了轨道(一辆车有两个台车、四组轮对、八个轮子,现有四个轮子落了地),救援失败。

“简主任,你立即去运转室向分局行车调度通报事故,并告知中心站。”

在场人的身子都矮了一截。不用开会分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就是那个领车的连结员。领车连结员一屁股坐在路基上,头搭拉的都要到□□了。有的人盘算着自己在这起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猜测着处理结果。

东方泛白,中心站、分局、路局的领导们接踵而来。随后,从安丹站开来了救援列车。

事故现场站满了人,有铁路的干部、职工,有看热闹的,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

一位分局领导看了一眼车弓子,“车里怎么还有货?为什么还不卸!”通过弹簧弓子可以判断车辆的空重。

唐永贵问货物主任,“谁家的硫酸?”

“是硼海硼矿的。”

“抓紧通知他们来拉货。”

“已经通知了,估计一会儿就能到。”

时间不长,果然有三辆拉酸的专用汽车驶向脱轨罐车。

简波急切地,“快把盖子打开,抓紧卸!”

专职卸酸人员还没到,硼海硼矿发运员,从拉酸的汽车拿出一个活口扳子,爬上了罐车顶部。他经常和硼海站打交道,车站出事他显得很着急。

四个螺栓卸下了二个,第三个也松动了。

“嘭”的一声巨响,圆型的铁盖子被气流冲到了半空中,随之,车内的硫酸喷射而出,宛如一股庞大的人工喷泉在空中呈伞状飞扬。

卸酸的发运员,被无情的气浪从罐车顶部掀翻落地。

在场的人惊恐万状,四外逃窜。这个时候已看不出谁是干部,谁是工人了。

卸酸前,必须先打开排气阀,将罐体内的气体排出后才能打开盖子。可这个发运员不知其中的道理,才酿成了此祸。

硫酸是一级腐蚀性物品,一旦落到皮肉上,皮肉便会被灼伤,落在脸上,严重的那就是毁容。有人将一只青蛙用铁线拴住放进硫酸池里,只一会,青蛙就剩骨架了。在场的人大都不知它的厉害,只是被巨大的,类似爆炸的声音吓跑了。

发运员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从空中散落下来的硫酸只有星星点点落在身上,衣服、裤子有八、九个小洞,脸和手没被硫酸“咬”到。

发运员送到了医院,经诊断左小腿骨折,其它部位没有大碍,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脱轨车辆被救援列车吊回了钢轨上。

四十多名运转职工在车间的会议室里,唐永贵和一名副站长参加了事故分析会。

“大家静一静,”实际很静了。“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分析昨晚脱线事故的原因;二、几个事故责任人,包括我做深刻的检查;三、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四、搞一下‘四查’(四查的内容:1、查职工的两纪。也就是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2、查干部的工作作风;3、查工作中的事故隐患;4、查行车设备。);五、请车站领导为我们车间做重要指示。”简波从兜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下面我把昨天的事故概况说一下。2582次的调车作业计划是------”

------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会议进行到了第四项——四查。一开始发言有序,发言的人有些拘谨,后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会场有些纷乱。

唐永贵对身边的简波耳语了几句后,简波站了起来,“别瞎呛呛了,下面让我们的新职工赫文亮说两句好不好。”

会场一下静了下来。

赫文亮先愣后紧张,他轻咳了一声,“我入路时间不长,对铁路还不够了解,再加上没有思想准备,所以,有不对的地方望各位师傅多原谅。”

解宝财紧握的双拳松开了,他好象比赫文亮还紧张。

赫文亮的心情渐渐轻松了,“在运转上班的第一天,解师傅就叮嘱我,干我们行车的要腿勤、嘴勤、眼勤,工作要认真、要仔细,不能少看一眼,少说一句话,少走一步路。象昨天的事故就是少看了一眼,少走了一步路,如果相关人员提醒一下,问问六线的防护牌撤了没有,也能避免这起事故的发生。有人说:车轱辘一转,事故不断。这话好象在为出事故的人开脱责任,但这话说的客观,也从另一个方面警示我们,只要有车辆在轨道上运行,就有出事故的可能。所以,我们要以这起事故为戒,时时刻刻提高警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自控、互控、干部做好监控,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对昨晚的事故我的理解就这些。我还想就几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看法。第一、警冲标。警冲标看起来只是个木桩子,但它也是行车设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想,如果加以改造,把它与钢轨联锁,一旦有压标车辆时,警冲标就显示红色或者其它明显的灯光,这样就可避免因越标车辆而发生的侧面冲突;第二、进站道岔的尖轨尖端至进站信号机的这段线路。这段线路没有名称,在调车作业中,有的线路值班员把它称为正线,有的把它称为牵出线,这都不准确。我认为它既不是正线,也不是牵出线,而是一段没有名称的线路。如果把它命名为外线或其它什么线的话,线路值班员就能准确地叫出这条线路来,在这条线路甩挂作业时,就不至于和其它线路相混淆;第三、跟踪检查。我觉得跟踪检查应该取消,只要我们能认真准备接发列车进路,就没必要跟踪检查;第四、擦道岔。现在要求我们扳道员:尖轨擦的象刀片,滑床板擦的象镜面。有用吗?我认为没用,没这个必要。道岔只要定期涂油,能保证使用灵活,再能保证道岔区域无杂草、杂物就可以了。从全铁道部来看,因擦道岔造成了多少行车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因擦道岔又消耗了多少抹布、砂布、柴油、机油?如果统计起来这可能不是个小数目。就说这些,不妥的地方希望领导,各位师傅们指正、谅解。”

片刻肃静后,会场骚乱起来。

“道岔是不应那样擦,能搬动就行呗”

“道岔要是不擦可省老劲了。”

“跟踪检查也用不着。”

唐永贵赶紧碰了一下简波,简波会意,“静一静,下面请唐站长做指示!”

“说的都挺好,关于赫文亮提出的问题我会向上面反映的。但领导没有答复前,我们必须严格执行以往的规定。时间不早了,还有下夜班的同志需要休息,我就不多说了。就一句话,你们车间要以昨晚的事故为教训,再也不要出事故了。”

身为站长的唐永贵,对赫文亮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特别是擦道岔,虽然赫文亮讲的有道理,可上上下下把擦道岔做为运转车间文明生产的主要内容来抓,车站这一级怎能取消呢。

“散会!”

简波话一落,乱哄哄一片。

唐永贵没起身,简波也还坐着。

“小赫,昨天的发言真不错,大伙在背地里都夸你呢。”扳道房里,解宝财对赫文亮说。

“我说的不知对不对。”

“对不对无所谓,你没看出唐站长的意思吗,他主要是想了解了解你的水平。看来他对你很满意,散会后有人听到了唐站长和简主任的对话。”

“怎么说的?”

“意思让你早点出徒,说过个一年半截的就要提你当助理值班员。”

“我哪行。”

“怎么不行,要我看别说当助理,将来就是当值班员,当主任什么的都行。”

电话响了,赫文亮接电话。

一列货物列车通过后,解宝财回到了站里。他知道,赫文亮在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复习高考。

室外下着雪,刮着北风。室内大肚滚炉子有一侧都红了。赫文亮脱去棉大衣,拿出一本“中国近代史”,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

扳道房的小窗前一个人头闪过,谁?书还没来的及藏门就开了。钻进屋内的气流,掀起几页“调车作业通知单”。门关上,来人的棉大衣带来一股清冷的气息。

“是你呀。”赫文亮起身,挪动一下解师傅坐的椅子,“你坐。”

来人谭吉森,是赫文亮二嫂的六弟,今年也刚好二十二岁。他大圆脑袋,短脖子,两个大肥脸上有许多小疙瘩。眼睛虽挺大却是单眼皮,总是闪着疲惫的光。乍往脸上看,没有眉毛、睫毛,这两样东西矮、细、疏、黄。他的外形呆滞,心却精细,写的一手好字。

手里的帽子拍打身上的雪,“我来一次了,不是你的班。”

瞅着地上的旅行袋,“你这是要去哪?”

两人虽是亲戚,但不走动,赫文亮只是在二哥家见过谭吉森两次。

“出去转转,没个固定地点。”

“找我有事?”

压低声音神秘地,“你知道我现在干什么吗?”

“干什么?”

“我从安丹手表厂买的手表表把,拿到各地去卖,买时按斤,卖时按个,出去二十几天就能赚到一千来块。”

“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才二十四。

“我上次刚好二十天,就净剩一千多。”

“真的吗?”

“骗你干什么。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有的话咱俩一起干,我一个人出门太孤单。”

“有,当然有啦。”

“那好,二十天后我来找你。”谭吉森戴上狗皮帽子,提起黄色旅行袋,“车快到了,我走了。”

送出门外,“慢走,来得及。”

能是真的吗,真是那样的话,不出一年不就成了万元户吗。赫文亮放下“中国近代史”,心中的火比“大肚滚”还旺。

五十四

“三姐来啦,快进屋。”

赫文亮一个人在家复习高考,四哥、四嫂已搬到钢厂住了。

章娅莲把一本数学高考复习资料放在炕上,“看看能用不?”

翻了几页,“挺好,能用上。”

“听说唐站长在全站大会夸你呐,这下你可出了名,全车站没有不知道你赫文亮的。”

“那天突然叫我发言,吓得我这里怦怦直跳。”手在心口窝比划着说。

“煅炼煅炼就好了。”

“我看三姐也没煅炼,讲起话来却那么自然,一点都不怕。”

“咋不怕,我这里怦怦直跳。”也在心口窝比划着。

“三姐取笑我。”

章娅莲捋了一下金发,“告诉你一件好事。”

“什么好事?”

“中心站人事和劳服经理找我谈话了,叫我当劳服的副经理,星期三也就是明天去公司报到。文亮,这回我再也不用挎个蓝子各处叫卖了。”

“太好了!”

“还有件事,三姐必须跟你说。”章娅莲的脸色在变换。

“怎么了,什么事?”

“你和陶晓丽处的咋样?”

“挺好的,她常来帮我洗衣服,有时还给我做饭。怎么了?”

前几天,赫文亮还给陶晓丽买了一付皮手套。不见陶晓丽戴,昨天问她是不是不喜欢,陶晓丽说:“喜欢,你买的东西我都喜欢,我是舍不得戴。”

“你俩别处了。”

“什么!为什么?”

“别问了,反正我不同意你们再处下去了。文亮放心,三姐以后给你找个更好的。”

“不!我就要陶晓丽,别人谁也不要。三姐,你是不是觉得我能考上大学,怕将来陶晓丽配不上我?”

章娅莲不说话,心里好象在想事。

“三姐,就是上了大学,今后无论干什么我都不会离开她。”

看来不说出原因,我这个感情专一的弟弟是不会和陶晓丽分手的。“文亮,最近我和陶晓丽卖货时经常看见一个男人找她,两人嘀嘀咕咕的还背人,特别是背我。”

“是不是她哥哥或是什么亲戚。”

“看那个人的热乎劲绝对不是。”

“如果是呢?三姐,我相信晓丽,她不会做对不起我的事。”

“唉,你这个人啊,什么事非得跟你说透,告诉你吧,那个人就是陶晓丽上两届的同学叫冷力。我都调查清楚了,他们在学校就好上了,听说还发生了那种关系。”

“哪种关系?”

赫文亮心里明白三姐说的“那种关系”指的是什么,可不愿相信。两只期盼,还有让人怜悯的眼神望着章娅莲。

“我的傻弟弟,还能有什么关系。”

“能是真的吗?”

“看陶晓丽倒不是那种人,可人家说的有鼻有眼的我也断不准。唉,这种事谁又能断准呢?我觉得还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结了婚再后悔那就晚了。”章娅莲知道,离开陶晓丽是赫文亮最痛苦的事情,但大事大非面前,当姐姐的必须有个明确态度。“文亮,我不同意你们再处下去了。”

赫文亮呆呆的,他已经没了思想。

“有没有要洗的衣服?”

“没有。”陶晓丽已经洗过了。

“饭做了吗?”

“没有。”也确实没有。

“我做饭,你好好学习。”

哪还能学习。

在学校,比陶晓丽高两届的冷力看中了她,每当下课时就来纠缠,要求和她处对象。处对象、谈恋爱,年龄还小的陶晓丽感到羞怯,对冷力的追求明确地回绝了。但冷力还是常常来找她,弄的陶晓丽心烦意乱。还好,冷力毕业了,陶晓丽得以解脱。章娅莲说的“那种关系”纯属谣传。

回城后,有一天陶晓丽和章娅莲在站台上卖货,冷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说是有事,硬是把陶晓丽拽到了避静处。打那以后,冷力隔三岔五来到车站,死皮赖脸地烦扰陶晓丽。每当这时,章娅莲都远远地看着,眉头紧蹙;每当这时,陶晓丽都心乱如麻,惶惶不安,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吃饭啦,收拾收拾吃饭啦。”

章娅莲把赫文亮魂魄招回了体内。

赫文亮未能接受“那种关系”,他疏远了陶晓丽。两次接触,陶晓丽觉查到了赫文亮的变化,虽不十分精明的她,也猜出发生了什么事情,陶晓丽痛苦地离开了赫文亮。就这样,两人没有明了的开始,也没有明了的结束,但两人的心里却留下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美好情感。

五十五

赫文亮拿着一付信号旗走出运转室,准备接当天的第一趟列车。

“文亮,文亮!”章娅莲从南面走来。

“三姐,有事?”

“有人给你介------”

陶晓丽从北面的房头出现,愣了一下,想退回去。晚了,她只好拖着不自然的身子前行。

陶晓丽向赫文亮、章娅莲点点头,忧戚的脸上挤出一丝苦涩的笑。

紧攥胸前的塑料筐,挪动沉重的脚,脚上好似捆有上刑场的脚镣。大滴的泪珠滚落下来,眼睫毛被黏成一小绺一小绺的。陶晓丽多想回头看一眼心爱的人,多想象从前那样跑到赫文亮身边细语绵绵,说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能了,再也不能了。又有两滴泪珠落在了篮子里。

“文亮------”

赫文亮注目远去的陶晓丽。

“文亮,我刚才------”

“对了三姐,你刚才想说什么?”

“有人介绍个对象,明天我领你去看看。”

“不了,我不想看。”

“那怎么行,我和人家约好了。”

“三姐,我真的不想看。”

可也是,现在叫他相对象怎能行。“那好,你去接车吧。”

扳道房里,赫文亮盯着窗外,陶晓丽郁郁的脸总在眼前出现。

玻璃上的一双大眼睛与屋内凝滞的眼睛撞到了一起,赫文亮吓了一跳。

谭吉森进了屋,双手几乎贴在炉筒上,“呵,这天可真冷。”

“回来啦,还顺利吗?”

“非常顺利,这次出去又挣了一千多块。怎么样,跟你说的事考虑好了吗?”

“没什么好考虑的,我跟你干。”

“那好,我们明天坐九点半的车去安丹拿货,最多不超过二十五天就能回来。”

“行,今天请假咱们明天就走。”

临行时,谭吉森千叮咛万嘱咐,“这事不能和任何人说,就是亲戚朋友也不能说。”

“放心吧,我不会跟别人讲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