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费城的风 > 曹蔓莹

曹蔓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怎么的?我想多认识点人还不让啊?

我愿意拿自己当反面教材做学弟学妹们的前车之鉴,不让啊?

真是的。

我当时如是想。

可能我从来就是人小脸大的吧。

分享会是一天半的安排。

前半天是从礼拜六下午到晚上,专门给我们这一届的同学开的联谊活动。我火车是英国人所说的下午茶时间(下午三四点钟)才到,下了火车我就风风火火拉着行李,分水破浪一般拨开北京站那没完没了叽叽嚓嚓永远散不开的旅客、行人、开黑车的司机、带着红帽子的小旅馆揽客人员等等一干众生相,打了个绿的冲去会场。的哥好像还是个河北人,嘴里乱乱我竟听不大明白。

到会场时,看里面已经三五成群聚了一圈一圈的人了。

我在培训班的时候挺能强出头,特别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偶尔还秀一下我一个音标一个音标练出来的引以为豪的美式英语口语,帮老师做做演示之类的,所以很多老师都认识我。这时恰巧门口站着几位熟识的老师,其中一个看到我拖着行李走过来,就上来打招呼。

“哟,小硕来啦”,说话的是个大胖子男老师,姓李,教我SAT写作的,特逗,当时□□的培训过程,都是指着他讲的半黄不黄但是极其搞笑的段子活的。

“来,行李先放旁边那屋,回来我给你介绍同学。”我把小行李箱交给了一身黑红相间工作服的场地工作人员,便跟着李老师进了会场。

会场里的人有认识有不认识的,不过竟然是认识的居多,莫非我班同学都比较活跃?

认识的很快打了个招呼擦身而过,反正不着急,一会可以再接着聊,我此时想先跟着李老师认识下没见过的同学,便将此想法说与他听。

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李老师点点头,举目四望几秒,道了一声“跟我来”,便把我领到了一个谈话圈。

人特别多的大聚会,尤其是那种在一个空旷的、没坐的地方、没有娱乐活动、也没有吃喝的大宴会厅里的,实是非常之囧。你一进去,如果有认识的人还好,如果没有认识的人,哇塞,那就跟一下子把你扔到柬埔寨大街上让你自生自灭无甚区别。

你找准一个人跟他说话吧,觉得别扭唐突。你试图加入一个正在聊天的圈子吧,又怕人家不欢迎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求胜欲的催动下,你怎么也能找到个仨瓜俩枣抱团取暖,就像星云物质最终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又一个球形的天体一样,这种诡异窘迫的场合,大家最终总会慢慢形成一个个稳定的谈话圈,聊些有的没的。

那些谈话圈真的是圆圈,就是三五成群的人站成的一个圈。我估计如果活动场地是个三维空间,大家都在空中飞,那就能像星云物质一样形成谈话“球”了。这自然界的法则果然都是相通的。

李老师带我去的是一个中型谈话圈,约么五六个人。

“诶,你们几个,来,给介绍一下。”李老师冲着这几位同学说,然后示意我往前走走,继续说道:“这位是东方硕同学,他刚录的华大。”

“大家好!”我说着鞠了个躬。

直起身子时,便看到了她,曹蔓莹,那个我从此时起将暗恋近两年的北京女孩儿。

蔓莹是个鹅蛋脸,长着一对水弯眉,眉下一双桃花眼,笑时会变作一抹如元宝倒扣般好看的弯。

她声音柔和,笑得也好听,笑的时候,还会把右手挡在嘴前。蔓莹谈笑自若,落落大方,所以我道她右手挡嘴当不是因为腼腆,而应该就是个她自己也没注意到的可爱小动作吧。

蔓莹留着一头乌黑长发,梳了披肩,很直很顺很滑。后来的网络用语称之为“黑长直”,是我这种后来网络用语称作“□□丝男”的最爱。

她中等的个头,身材曲线明显却不夸张,并非西方人所谓火辣,而是多一分太胖、少一分太瘦的恰到好处。她那天穿了一件袖子蓬松、有百褶、绣着些淡淡花纹的白衣。白衣无领,露出她纤细的脖颈和脖颈周围四指宽的一小圈弧形白嫩的肌肤,而胸前则装饰一条小小的金色心形项链,优雅万分。

蔓莹下身穿一条修身黑色喇叭裤,那材质看不出来是什么,只觉得绵软贴身,不经意间又衬托出一双不特别长但比例几乎完美的腿。脚下则是一双黑色的......

咦?这是北京布鞋产的仿古舞蹈鞋吧?

蔓莹是那种圆润匀称的好看,就好像,羊脂玉。怪不得古人形容美女都用玉人,还真是这种感觉。

到宾大之前,就只见过蔓莹这一次,而这诸般细节,便都是我那一次之中捕捉到的。我那时觉得,这就是我梦中的人儿,说我一见钟情、看得痴了,绝不夸张。

看得是痴了,但也没当场变成痴呆。

那个年代走自主赴美本科留学路线的人,多少也都是见过些世面的。几千人听众的演讲我也做过,电视我也上过,看见个好看小姑娘,虽然百抓挠新,但亦不至手足无措,那天讲话聊天,侃侃如旧,并未失分毫体面。

虽说尚且得体,但我近几年陆续翻看高中到大学过渡期间的照片,发觉我见蔓莹那天的形象可真说不上体面:瞪着一双□□眼、戴着方框黑眼镜,我那时不刮胡子攒的一脸乱毛,不洗头就着北京大热天出的汗顶着早变洋葱打绺的头发,穿着又肥又大的运动裤,脚底下一双因穿了太久鞋底都歪了的黑色运动鞋。(后来这双运动鞋我一直穿到大二,底儿都掉了。)

这形象跟个要饭花子似的,还妄想得美女欢心,我也是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跟这个小圈圈里别人说话之时,我这心却还在蔓莹那儿,时不时特意提高些音量吸引她注意力、动不动卖力讲些笑话表现自己幽默,偷偷摸摸也会用余光欣赏她匀称曼妙的身材,耳边集中精力,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从一圈人笑声中分辨出哪个是她的的机会,然后记在心里,记住她喜欢听我哪个笑话。

就这样,聊了一晚。

第二天蔓莹有事没来,我年轻人的一腔倾慕之意无处安放(汪峰你好),脑子里除了想蔓莹,拒绝处理任何别的信息,那第二天的分享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完全没印象,而一天下来,直到我坐上回哈尔滨的红眼列车时,满脑子还都是这位北京妞的影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晃去晃来。火车上又热又挤,本来就难以入眠,我这半大小子还一脑子只顾想小姑娘,可想身心煎熬到何种程度。

但我也知道,可能着北京妞也就只是我青春的一个插曲罢了。

我要去华大,她要去宾大,别说等级相差悬殊,就只看地理距离,也要从此就陌路,不可能有什么未来。

于是,从见到蔓莹起一直到我人到宾大这之间着整整两年,我都只是在人人网上默默看她照片、关注她状态、感受她喜怒哀乐,再偶尔留个不咸不淡的礼貌的言,只把对她的一片爱慕之意深埋在我心底深处。

不过,要说我转学去宾大完全是为了找蔓莹,那是纯扯淡。但当我拿到宾大录取时,心中深埋的爱意却似洪水一般喷涌而出。

两年,就当我行将放弃之时,却真真实实马上又要与她见面,这是怎样一种激动?

而且,蔓莹是在宾大的文理学院,而我去上的则是沃顿商学院。商学院在宾大的地位比文理学院稍高一格,这又让我在马上就能见到的梦中情人面前稍稍有了些面子。

至少当时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那些年走南闯北,在宾大除蔓莹之外还有些朋友,但蔓莹是我到宾大之后第一个约饭的人。

为什么不?我就是想见她。

饭是我在国内过暑假时在人人网上约的,日子就是我到宾大的翌日,正是目下这一天。

约的6点钟晚饭,蔓莹说她也叫了其他几个朋友,其中也有我在认识的。我心想,如此甚好,正愁自己脑子混沌会冷场,有熟人在可以扯皮,压力骤减。

真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可惜因为时差起得太早,这一天倒是比平时长了。我处理完厕所没纸事件后,闲来无事,便支上我暑假新换的苹果Macbook Pro看《武林外传》。

我那台联想奥运纪念版的笔记本用了三年,暑假时爸妈说去新学校要有新面貌,就领着我换了台Macbook Pro。在华大的时候我就一直羡慕同学们用苹果电脑,觉得那全金属的一体未来感特别炫酷。因为从来没用过这么金贵的玩意儿,我跟照顾孩子似的,纸包纸裹地套上塑料套子保护机身,屏幕贴上保护膜,尽量插着电源用以保护电池,充电也不敢充太久。那个暑假,我有时晚上会关了灯,静静地欣赏它待机灯柔和的一闪一闪,和月光照进来映出的那完美线条的机身。

哦不,我没有恋物癖。

这一天因时差问题,除了去学生报到处领了进门和吃饭用的校园卡,睡了个午觉,外加看佟湘玉和白展堂抓包卖萌之外,什么都没做,只心心念念晚上见我梦中情人。

傍晚5点多了,我收拾得紧称利落(实际上还是个叫花子模样),提前半小时便出门往蔓莹所说的见面地点走去。

曹蔓莹,我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