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费城的风 > 宾大书店买教材

宾大书店买教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萨姆这家伙则因为来之前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直接让学校允许他免修我和亦武还要上的好多基础课,直接选到高等课程(elective)去了。

记得曾经有个电影叫《大块头有大智慧》,莫非萨姆就是这样的大块头?

挨排按课号找教材,因为基础课火,很快便找到了。

看了一眼新教材的价格,晕,又是拦路抢劫。

指导我坐“自由女士”的萧雨初曾经发过一条校内网的状态:“在美国,买新电脑、新iPhone、新iPad、甚至名包名表,这都不算是有钱。从来不看价钱就刷卡买教材的,那才是真正有钱。”

我这三门必修课新教材都是两百美金左右,一下买三本,就是两部iPhone和我半个学期的饭费。

还好在华大上过一年学,总结出来些在美国买教材的省钱技巧。

第一个技巧,是买二手书。

二手书主要来源有四。

首先,教材售卖处常新旧齐卖,二手的上面会贴一个黄底黑字标签写着“用过了”(Used,即二手)。但售卖处的二手书供应有限,且极强手,开学前一个礼拜必定抢空,我们因为转学过来各种懵逼,到了开学前一天才买教材,早不见了那黄底黑字。

售卖处的二手书,其实价格也便宜不到哪儿去。新书280刀,二手的也得200左右。这就引出了二手书的另外两个来源:亚马逊和同学。

亚马逊上偶尔能淘到更便宜的,还有的教材会出一些“国际版本”,与美国国行版内容一样,但是变成软皮,价格低一倍。还有的教材,新版的贵,但几年前的内容无大差别的老版价格却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另外若有相熟的同学手头有你所需教材正待处理,也可以从彼处购得,价格根据交情,介于零和市场价之间。

第二个技巧,是众筹。

几个人共买一本书,分摊下来,肯定各人压力小得多。一般放一个人那儿,每周扫描给其他人这周需要看的内容。美国大学有很多课的书其实就是摆设,或者被教授只当习题集留作业用,所以不用人手一本。还有的课教材干脆就是电子版,我也碰到过全班集资买一两本,复制发送给所有人的情况,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几块钱。

正统的大方法就是这两种,其他因势利导、见人下菜碟的妙用,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萌者卖萌了,比如暑期搬家时去翻宿舍回收箱什么的,穷B学生永远能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省钱方法。

我和亦武瞪着两双眼睛和两幅眼镜,很快找齐了四门沃顿课的教材。

统计的教材只剩一本二手,也要一百多刀,我和亦武决定共买一本,费用一人一半,书放他那儿,每周按老师教学大纲上布置的页数扫给我。

正犯愁另外三门沃顿的课的书怎么办时,亦武变魔术一样从背包里抽出一部三星牌笔记本电脑,连上WiFi,趴在地上开始对比售卖处和亚马逊上的同种教材价格。

哎,人家这才是优秀商学生的基本素养,我是自叹不如。

只见亦武敲敲打打,不一会儿就搞定了,全部网购解决。查完之后还帮我也查了一下,帮我淘到一本便宜的会计和文理学院一门国际经济课的教材。公司金融课的教材却没那么幸运,价格差不多,还要12刀运费,只能咬咬牙,从架子上拿起一本新书,心想,学期结束了一定再高价卖出去回血。

沃顿的另一门课,美国法制概论,则没有教材要求,老师说她会把阅读材料发到内网上。

真是天地良心好教授!

我和亦武各夹一本硬壳大厚书从售卖处走出,见萨姆已靠坐在那儿等我们了,身边还堆着三本教材,有一本应该是学校自己编撰装订的册子,另两本上则都贴着“二手”的黄底黑字

这家伙还真幸运。

萨姆看我们出来,站起身捡起书问道:“搞定?咱们走?”

“走。”我说。四望,见来时电梯单行只往上走,下去的电梯在它对面,长短宽窄一模一样。我们三个便往那儿走去下楼。

途中发现一家咖啡馆,不是星巴克,但是卖星巴克的咖啡。

(2019年我回学校串门是发现改成星巴克了。)

好奇就往走参观一下,发现此处甚好:宾大书店外面的大窗户有五分之三是开给这个咖啡厅的。台式的座位,圆桌、方桌、椅子、沙发,一应俱全,坐在大落地窗旁,还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干活,一边看看脚下走过的行人,或感受核桃街上飘进来的阳光,惬意非常。

采光好,在宾大绝对是难能可贵,斜对面碗瓢图书馆那不见天日的情景我此时还记忆犹新。

来宾大前曾听华大同学说,宾大书店有个诺贝尔奖学者喜欢来的咖啡厅,想必就是这里了。

未来的三年我会常来这里,但诺贝尔奖学者没碰到过,碰到的多是像我一样一脸舒坦享受着阳光,在电脑上敲敲打打、或者拿着一本好书,一边写写画画,一边品尝星巴克咖啡的普通人。

我们在一楼杂志区的坐席处找到了陆雅,她正在翻看一本叫《建筑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的杂志,聚精会神,我仿佛看到她眼里有光,像在欣赏世上最美物件一般。

一定是一个执着并喜爱自己专业的姑娘,我心想。

而我自己呢,还没开学就已经想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转学来沃顿学商科了。

我很喜欢商业么?也许吧,爸妈都是做生意的,受家风影响,也说得过去。沃顿不是也认可我写的激昂澎湃的《我为什么要转学来沃顿》的申请文书了么?

可是,构建一个自洽的我为什么想做某事的理论是一回事,内心深处真正想做什么却是另一回事。

我低头看看手中做工精致的硬壳《公司金融基本原理》,总觉得我看它时永远也不会有陆雅看那本《建筑文摘》时一半的聚精会神和面带微笑。

当初离开华大,只凭一股怒气,但静下心来,我有时会踌躇:我到底该不该来这里?

只是,这思绪一闪之间,便被我无情压制。初到沃顿意气风发的我,绝不会质疑我转来此处的选择。

因为,那会粉碎我从2009年4月1日以来两年间唯一的那么一点点自豪,会撕掉唯一能让我贴在额头向世界宣告“我东方硕是厉害的”的标签,还会夺走那唯一让我晚上睡觉心安理得,让我认为自己苦苦追寻而今终于实现了那可怜又可悲的虚无缥缈的常青藤的梦。

我人矮腿短,落在后面,萨姆和亦武并没有注意到我一瞬之间的失魂落魄。

陆雅发现我们走到近前,抬起头,带着招牌的快乐微笑,先是用中文跟我说:“都搞定啦?”

然后意识到好像应该说英语,又用英语重新说了一遍。

“搞定,去结账吧。”我说。

我们四个跑到斜插在入口处的收款台排队。

这队才叫队,长度够拐弯了。刚开学,同学们各来抢购图书、教材、生活用品,书店里总有个大长队。

书店很会做生意,在排队区两侧放上很多顺手可拿、价钱不贵、但能在最后关头再增加销售收入的小物件,勾引排队的人们去拿。

我可能是眼小漏神,这伎俩我是大二暑假上了沃顿营销课之后才注意到。

结完账从书店出来,陆雅邀请我们娶她工作室参观,但因我、萨姆、和亦武各自有事,陆雅自己也赶着做模型,就先行解散,改天再约参观工作室,只说哈好下午四点半社团展时在休斯顿楼旗帜大厅(Hall of Flags)再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