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瑞笀(2 / 2)
而且景王和宁安公也不是没做过这件事,如今的皇上也不过上位了十余年,十几年前也就是宁安公夫人因为生下双生子而难产身亡时正是朝中夺嫡最热烈的时候。那时候几家夺嫡的皇子都看中了宁安公府继室的位置,想要把女儿或是同胞姐妹嫁进来。毕竟陈家传承数百年虽然起起伏伏却从未倒下,当今的宁安公更是能力出众,当年不过是而立之年便坐稳了三品大员的位置。
可是对于宁安府来说,牵连入夺嫡之争自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由于前朝出现了多次外戚干政的情况,甚至前朝最终会被夏朝□□给推翻,就有很大原因是毁在了外戚上。
所以到了本朝,皇室虽然不排斥和世家大族联姻,但对于外戚却也颇为防备,具体体现就是除了□□那一代外凡是后宫里数得上名号的妃嫔的娘家那是不要想着掌握什么实权的。
当然嫁给皇子还好些,毕竟一和自家成了亲家就得养老什么的……皇家也不希望自家的儿子娶不上好媳妇。但你得先盼着,这和你有联系的那是个没野心也好运没牵连入夺嫡的皇子。若是一旦这位皇子开始夺嫡,那好么,若是皇子成功了,自己全家进清水衙门养老。若是失败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沉寂个一两代算是运道好,一不小心家族就此终结都有可能。
所以青睐于与皇家联姻的多半都是家中已经败落或是后继不足的人家,毕竟有个皇亲国戚的名头在总能在京城有立足之地。但像是宁安公府这样手握大权,子嗣又出众的人家,那与皇室联姻简直就是灾难。
若是与皇家没有什么姻亲关系,那如宁安公府这样自身有能力又有底蕴的人家,只要忠于皇位上的人就可以了。即便是皇位上的人换了,只要不上来个昏庸暴君那与宁安公府就没有关系。但一旦与皇子产生了紧密联系,那他们先天就站了队,夺嫡真的爆发,他们便没了袖手旁观的权利。哪怕真的袖手旁观,那也是里外不是人,非被最先弄下去不可。
所以当年宁安公很是委婉的拒绝了皇家郡主及公主们的下嫁,但宋柏也知道,只要他一天没选好继室,那他一天就会活在皇子们的谋划里。也就这时候,京城里隐隐有流言传出景王府的嫡小姐恋慕上了嘉兴伯府世子,而这嘉兴伯的亲妹妹正是先皇的贵妃,如今已被贬为庶民的成王的亲娘。
显然这对于景王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景王能在朝堂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自然不是那和皇家都快稀释的近乎于无的血缘关系,而是他的能力与先皇的信任。这一旦胞妹嫁给嘉兴伯世子,先皇对景王的信任度定然会打上折扣,到时候景王的位子自然也就很难站稳了。
别说传闻景王与唯一的胞妹感情不睦了,便是两人真的兄妹情深,为了妹妹而失去前程景王也不一定愿意。所以不久后景王府县君与宁安公府定亲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别说景王尹珏本就与宁安公宋柏是至交好友,便是有些龌龊,相似的情况也足够两家合作了。
如今这宁安公府大小姐成为准皇子妃,可以说是历史的重演了,只是如今婚约已定,定下婚约的又是当今皇上,宁安公与景王为了表示忠诚自然也不会拒绝。更别说无论是救下淑妃,还是……还是只有他们府里才隐约知道的,大小姐落水被三皇子所救的事,主导的其实都是大小姐,两位大人自然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不,既然已经被迫站队了,景王与宁安公府立刻抬出了二小姐,用削弱对大小姐疼爱支持的方法趁着未来一切不明了时便表明立场,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其实不单是宁安公府与景王府的人,便是大半个京城权贵都是这样以为的。而看如今皇上似乎没对两府起什么防备不说还隐约更重视一些,方法似乎,很不错?
这些人自然不会知道,尹珏与宋柏如今对宋姝是真的愧疚疼爱,对宋娥也是真的厌恶忌惮。宋娥重生的那辈子,因为对宋娥的疼爱,哪怕因为她两座府邸都被扯进了夺嫡之争,成为了众多人眼中的靶子。宋尹两家人虽然对宋娥有责怪有怨言,却仍旧坚定的站在了宋娥的背后,把她送上了皇后之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宋娥为了夫君和儿子对母族与父族的疯狂打击,最终宋尹两家背负耻辱而落寞,而宋娥却凭着大义灭亲的名声和靠着宋尹两家积蓄出来的势力而坐稳了后位。说句实在话,若不是宋娥身边一直有四位宫里出来的女官,或许三皇子已经该换未婚妻了。
尹珠不死,一是因为尹珏对她的些许愧疚,二是宋柏不希望走了一个尹珠再来个更加麻烦的妻子。而宋娥没事,那只能说宋娥棋盘摆的太早,在不希望伤到玉瓶的情况下,所有人只能暂时无视这个在所有人心里碰不得的忌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