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面青年(2 / 2)
而且宋家虽有了四个哥哥,但比起其他家族子嗣还是单薄的多,若父亲真的在外面有了孩子,必定会正经八百的把那孩子顺带孩子的亲娘一起带回府,而不是把她娘俩扔在一边,让她们来跪亲闺女的马车。
所以,宋姝相信要不然是自家爹爹受了算计,根本不知道自己多了个沧海遗珠。要不然,便是这姑娘在信口开河抹黑爹爹和宋家名声。不论哪种情况,这姑娘背后都必定是有幕后操纵者的,而且在宁安公府或是景王府中还必定有内应。不然京城里的郡主可不少,她这个郡主车架上可是连家徽都没戴,哪可能被她逮的这样准!
但不同意……看了一眼四周越来越多的人,宋姝敢肯定,她要是不同意明天瑞笀郡主和宁安公府不认亲缘血脉的流言就能传到陪都去。但若真的如了这姑娘的算计,先不提这样在众人眼里便坐实了这姑娘的话,给爹爹头上泼了盆污水,这样目的不明的姑娘进了宁安公府天知道会出什么事!
宋姝倒也想当着众人的面和这姑娘争辩一下,最好趁着和这姑娘争辩时弄点这姑娘的血液,让学习系统紧急提取出胎儿的DNA和自己做个基因比对,确定一下她是不是真的要多个弟弟妹妹,再决定之后的对策——嗯,学习系统虽然专注教育事业不动摇,但基础辅助功能还是很齐全的,这种基因提取和比对,在系统的诞生地已经是基础功能了。
可问题是前因后果宋姝什么都不知道,这要真争辩起来以这姑娘的演技不再刷一下群众好感度,进一步坐实自家爹爹始乱终弃的名声才怪。
宋姝正在左右为难,一声清越的嗓音传了过来。
“这位……姑娘,您这样只说自己怀了宁安公大人的骨肉,却只字不提自己的来历和与宁安公的过往。您这样,可不正是为难人吗?无论谁家的血脉那都不是能随便混淆的。况且,郡主如今不过十岁,这样的事情岂是她这样的闺阁姑娘能插手倒不如姑娘直接去找宁安公大人才好。”
宋姝闻言,向仗义执言的人看去,下意识露出感激的笑容。这样的话他人说得,她这个当事人却不适合说,否则必定会让人觉得自己在推脱。
宋姝望过去,却见一及冠病弱青年坐在对面酒楼二楼靠窗的位子上,看到宋姝的笑容愣了愣,然后点了点头。在青年点头时,宋姝眼尖的看到了青年耳侧的狰狞疤痕。宋姝立刻了然,青年应该便是靖城公姜诚。
在宋姝出生那年,北蛮、南诏、大辽几个邻国联合起来攻打大夏,因为消息被瞒的紧,几国又来势汹汹,大夏朝差一点就真的守不住边境让敌军给侵占了。那时候宋姝舅舅尹珏镇守嘉源关阻抗大辽,最终以生擒大辽皇太子获得了胜利。而兵力最强势,军队战斗力也最是彪悍的北蛮则由靖城侯姜润率姜家子弟共同退敌,因为准备仓促,最终虽将北蛮打的落荒而逃,却也付出了几乎所有姜家人的性命,只余下年方十岁却也身受重伤的姜家世子姜诚。
自那一战后,先帝便将姜家的爵位升为公爵,许五代始降,却也同时以靖城公年幼重伤为由将世代镇守北蛮边关的姜家给调入了京城,另派人领了镇北大将军之位,算是收回了兵权。
整个京城都知道,靖城公姜诚当年在战场上伤的极重,容貌有了瑕疵那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五脏六腑均受了暗伤,能活到几时谁也说不准。所以虽说门第高,才貌佳,却也没几户人家愿意把自家金贵的姑娘嫁进姜家。而姜诚似乎也不着急,后来还是姜诚恩师莫老大人心疼弟子,给嫡幼女和姜诚订了婚约,谁能料到那位莫家小姐却是心系自己表哥的,不但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姜诚自私自利,明明是短命鬼却要连累她一个好好姑娘家去守寡。
到最后,莫家小姐得偿所愿低嫁给了舅家表哥,而姜诚,却差点成了京中的笑话。
宋姝不知道公子和长辈们是如何看待姜诚的,但在贵女圈里,却已经把姜诚传成了容貌尽毁,缠绵病榻马上就剩一口气的病秧子了。
宋姝倒不会因为这些流言而对姜诚有任何偏见,她崇敬所有和她前世父母一样保卫国家的军人,甚至若非硬件条件不允许,宋姝最后也会成为军人的一员。而姜诚作为幼年便为国上战场杀敌的将士,在宋姝心中自然是英雄。
不过,宋姝多少还是有些惊讶的,虽然不相信那些流言,但在宋姝心目中姜诚该是那种小麦色肌肤五官俊朗,身体哪怕病弱也依旧强壮的男子汉。而不是这样比自家那急性子二哥更像文弱书生的玉面青年,不过这样乐于助人果然是品性高尚的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