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田园闺色 > 第八六章

第八六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小石头村村塾的教课九月初便临至结束, 有几个孩子结业了舍不得课停,还跑到顾家围在顾疏身边, 想再听他讲讲故事。

五日后, 是青河县乡试开考之日,也是顾疏将将能下地行走的第一日。

这一日,还是姜锦花的十四岁生辰。

清早起来,顾疏没坐上轮椅,就着自己手臂撑在床头, 缓慢地双腿用力坐起了身。

姜锦花在旁无比紧张他的面色,生怕他流露出半点的不适, “七哥,你感觉如何?”

“嗯……应当是无事了, 只是长久未站起来是还有些不习惯。”

顾疏晃了晃, 从床头站起, 姜锦花怕他摔倒还是起来扶了他一下,“你慢慢来,有三个月没下过地, 需要一日适应适应。”

顾疏走路不觉地身趔趄, 瞧着姜锦花心尖都跟着一抖,但他执意说不必扶着,只自己在屋里来回踱步。

于是姜锦花随他去了。

今儿个是她的生辰, 她有意要亲手做一碗长寿面吃。

还有, 她最高兴的是, 她买了酱油!

原先顾家没酱油, 如卤、腌、焖等都做不出可口的味道,就单单说做那红烧排骨,少了酱油,总觉着缺了那么一味。

昨儿姜锦花特意进城买回二两的猪蹄,一瓶酱油,这酱肘子等她做出来保管味道一绝。

卤肘子前清洗干净这一道步骤不得轻视,猪蹄肉皮上沾着的猪毛需得剔光,还要先下水先焯掉一层血沫,再放作料卤制。

姜锦花一边将锅烧开再度倒水没过猪蹄,还往里头加了葱段、姜片、桂皮、八角、蒜头、小茴香、花椒,糖色也是要的,炒好直接全倒入锅里,一同炖着。

另一边,她舀面粉准备和面。

“阿锦,你要做长寿面吗?”

顾疏寻着味道,步履蹒跚地走进厨房,他走来洗手要帮忙,“我来帮你做面条吧。”

“没事的,你到一边做着等一会,我很快就能做好。”

姜锦花一看顾疏一条腿还打着颤,说什么也不肯让他接手。

“今日是你生辰,这碗长寿面本该是我为你做的。”顾疏仍旧固执地要亲手和面,“你便依我一回,让我上手试上一试?要不,你站在一旁教我如何?”

“好吧,那我看着你做。”

姜锦花撒开紧抓着木碗的手,顾疏将碗端走后,又加了几碗水,将面和开,他下双手揉面,那动作带着几分优雅地缓慢,看得姜锦花不觉着急。

顾疏是不习惯手指混在着面里头的触感,他每回做面片前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挣扎。

等顾疏揉了一半,姜锦花开口道:“哎,等会儿,要再加点盐进去。”

她忙舀了两勺盐。

顾疏又继续揉面,指尖粘粘黏黏的极不舒服,但面条得要和硬扎软,揉成一团后还要防着饧面。

姜锦花看不惯他太过慢的手法,没忍住自己上手揉好放至一边。

“阿锦,原来你是花猫。”

顾疏指尖还残留着面粉,他抬手在姜锦花侧脸偷抹了两道,两根指头一划过,顿时留下两道白痕。

配着姜锦花的脸蛋,宛如花猫的胡须。

姜锦花早知道他对自己做了什么,气极:“好你个顾疏,你还往我脸上抹面粉,是不是想我从缸里舀一瓢来?”

顾疏眼底笑意加深,嘴上饶是求情:“别,好娘子,饶我这一回吧。”

舀一瓢糊他脸上,他还不得变成一大白盆?

还是不要了。

“我饶你?你糊我脸咋不想想呢。”姜锦花重重一哼,嘴角都露出一抹怒气。

顾疏走去哄道:“是我错了,我给你擦擦,要不,要不你也抹我一回?”

姜锦花躲过他的手,又轻哼着笑,“我才不给你摸了呢。”

“那我给你摸。”

顾疏将脸侧过来。

姜锦花伸出手狠狠在他双颊边捏了几下,顾疏的脸皮直接被捏红了,她又道:“下回再恼我,我就这样、那样欺负你。”

顾疏轻笑两声,“不怕被娘子欺负。”

他很乐意躺好任由她欺负的。

顾疏又侧过脸,俨然一副“任君攫取”,眼底荡着如清波般的笑意,一层层的涟漪映入姜锦花眼帘。

这样的请君入瓮,她着实快要把持不住。

还好意志足够坚定,稳住心神。

姜锦花“呸”道:“你又想哪儿去了,天天脑子里净是有的没的。”

也不算燥的慌。

顾疏的眉眼间若流露出一分的勾人神态,合着他那股病弱的娇柔感,还真有一分欲说还休之态。

令人禁不住想拥他入怀,好生怜爱。

只是往常他上过妆后,平添了男子的英气,娇弱感便没那么明显。

顾疏一直记着上妆画眉,显然,他并不爱自己以娇弱视于他人面前。

两人打趣间,面已经饧好,这碗长寿面顾疏打了两个鸡蛋、葱花与黄瓜片,煮面是他亲自上手,煮了两碗面端出来。

姜锦花的酱肘子没多久也出了锅,顾疏没有吃过,夹了一个,“这是肘子?”

“酱肘子,你尝尝味儿。”

姜锦花自己抱着一个就啃,吃得满手都是汁,顾疏没有学着她拿手抓着啃,他行事处处将就规矩,姜锦花偶时都会怀疑顾家是否乃沧州一门大家,教得顾疏如此受礼。

顾疏用筷子戳开一口一口吃,不紧不慢。

酱肘子的味道绝对对得起姜锦花的吃相,十分嫩滑多汁,肉肥而不腻,酥烂香醇,咬在嘴里肘子的一口满腔尽是香味。

不知不觉,顾疏啃了四个肘子。

这顿饭他吃得太饱,肘子吃完肚子难得撑鼓了。

吃饱了肚子,顾疏撑得连手指头都不愿动一根,姜锦花看他坐在木凳里歇息揉着肚皮,她便起身收拾碗筷。

顾疏起身喊住她,“阿锦,你等会,我要给你一样东西。”

姜锦花回过身,眼里滑过淡淡的不解。

待顾疏再从里屋出来,他手里多了一根木簪,“喏,这是我送与你的生辰礼物。”

“你那日请李叔来便是为了这个?”

“嗯,我不会木刻,那日特意请李叔来教我如何刻簪子,我是想亲手为你刻一根木簪。”

姜锦花猛然忆起有日回家,碰巧撞见李叔犹在家中,那时顾疏说是为了做几把木椅,原来其实是为了她。

“我手艺不精,做得粗陋,你不会怪我吧?”

“怎么会呢,这是七哥的一番心意。”

姜锦花将木簪接过,上头仅刻了一朵山竹花,除却单朵花瓣再无其他,顾疏窘然笑道:“我,我至多只能做到这般了。”

“很好看。”

姜锦花抬起眼眸,定定注视着他,片刻嫣然一笑,将簪子递给他,偏了偏头,“你给我戴上。”

“好。”

顾疏轻轻将簪子插进她的发间,他动作笨拙,动作间还不小心拉扯下她的几根头发,扯到了头皮,姜锦花微疼地皱眉。

顾疏又轻手将落下的发丝别在她的耳后。

姜锦花双眼灵动,侧眸问道:“怎么样。”

“很好看。”

顾疏的唇齿间不自觉吐出笑声,“看来我手艺还是看得过去的,这木簪并未有我想的那般不够精致,只不过日后若有机会,我再为娘子多买些花簪,每日换着戴,那样才好。”

那日逛庙会姜锦花明明带回了好几把簪子,可顾疏却从未见她戴过,“阿锦,你不是还有多的簪子吗,怎不戴呢。”

“唉,那还要梳头,光是盘发髻便好麻烦,七哥你看我是那等会自己盘发的人吗?”

姜锦花一脸“我不是,我不会”的神情。

顾疏沉思。

这倒是个问题。

娘子若是不乐意学,他是否该看看书自学一道?

姜锦花又抚着脑袋,“干脆赶明儿进城瞧瞧,看可有教盘发的书册,买回来一本,我也学学好了。”

顾疏以为,这事绝对可行。

他正好也跟着学学,万一日后用得着呢?

*

乡试连着要考三日,三日后考生们皆可返乡等候放榜,杨东阳在考完乡试后转头便回到了小石头村。

他已有近一个月未出现在村里,这回一进村,村里人便皆知晓他这是考完了试。

村里本便因杨东阳是为秀才郎而骄傲,因而他这一考完回村,逢人便会问杨东阳,“考得如何?”,“可有把握中榜?”云云。

杨东阳乡试可谓满腹自信,他都回的是“上榜定然能上,题目并不太难”。

听到这回应,村长嘴上的笑差点没咧到腮帮子。

姜锦花听后,与顾疏一说:“七哥,杨大哥好似觉着乡试不难呢,看来他这中榜是毋庸置疑的了。”

“杨秀才肚子里有实才,应考得不错。”

人品归人品,顾疏不喜杨东阳的品性,却不能否认他的才能。

姜锦花又问道:“你那位柳姓的友人呢,你对他可抱有信心?”

柳博源这两日同样下场,他还早与顾疏说等一放榜便告知他结果。

想到柳博源,顾疏皱眉摇头道:“他的话真不好说,要知道那日在龙笙栈所发生的,他不可能仅在短短五日之内便全盘忘得一干二净。可这考试呢,最怕的便是分心,人一旦分心,考出的名次便往往超乎意料。”

听顾疏说,古代科举无论是院试、乡试还是会试,但凡中榜的,皆会发一份捷报,从榜中最次名唱到头名,送与家中,亲朋好友皆在时,以声乐相庆,算作喜信。

姜锦花只觉得无比新奇,对放榜唱喜信更是不免期待。

若杨东阳如愿中举,那么送捷报的人便会前来小石头村报喜,到那时,她还能趁机长见识。

三日很快过去,放榜这一日,不止杨东阳,小石头村的众人皆十足紧张,大家伙都盼着杨东阳能中举。

清晨一大早,便有好些村里人早早围到村长家门口,等着城里送捷报的前来报喜。

姜锦花与顾疏也相携立在远处,远远瞧着。

不多时,从村门口有人骑着马飞快进村,待快到村长家时,他翻身下马,拿出怀中的锣,边敲打边高喊:“贺贵村老爷杨东阳高中青河县乡试第六十一名!”

“哎呀,杨家的中举人了!”

“杨家的可真有能耐,这多光宗耀祖的事情啊,俺家柱子咋就一点学不进去呢。”

“你那是能和杨举人比的吗,人家自小便是那识字的料,你家柱子认得两个大字不就已足够了!”

村长家外头一片热闹,村里人叽叽喳喳,里头村长和杨东阳听到了报喜,两人带着满面笑容走出来,村长一面招呼着众位村民,众人道着喜,村长忙回“同喜同喜”。

“杨举人啊,祝贺您了!”

“多谢,同喜同喜。”

杨东阳拿出赏银递给送捷报的,毕竟人跑一趟也不容易。

这小石头村在犄角旮旯里,从城里来一回路途很远。

姜锦花远远一瞥,望见杨东阳手里那张金花帖子着实耀目,眼里闪过艳羡道:“我还真想看七哥也拿一回呢。”

杨东阳手握捷报,那下巴傲得都快抬上了天。

这令姜锦花不由想,若等顾疏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被众人围在中央连连祝贺,她在旁边仅看着会不会也是这样一面傲然自满。

“看完了,咱们回去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