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嬷嬷的命运(1 / 2)
方嬷嬷拿手绢子挡了脸,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几圈,说道:“原来那个小院子,正屋给了孙嬷嬷一家子,我们一家住了东厢。焦嬷嬷住了西厢。看着倒也公平,可是孙嬷嬷是一家子,我这里也是一家子。我家小子丫头也都十三、四岁了,半大不小的,挤在一处,又是夏天,真是不方便。”
她一边说,一边从手绢旁边偷窥着林红玉的脸色。见林红玉板着小脸很认真地在听,还不时点头,心里不免有些得意,小丫头再聪明,跟她斗可嫰着呢。
“我便跟焦嬷嬷好好商量,她一个人也住不了那么大地方,不如就让出两间来。她不同意也就算了,还嘴里不干不净地牵拖我,我一时气不过,顶了她两句,她居然动起手来。姑娘,我……姑娘要是不替我作主,我在国公府一辈子的脸面可就都丢尽了。”
焦嬷嬷在一边早听得气不打一处来,又不敢插嘴,听她好容易说完了,便愤愤地开口道:“姑娘!才不是这么一回事!原是她……”
“焦嬷嬷!我好心收留你,也不指望你感激我,只求你少给我惹些是非!那屋子原也是国公府的,她家人多,便该多给她几间,有什么好争的!”
焦嬷嬷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她再没想到,林红玉只听了方嬷嬷的说话便下了定论,她的话连听都不肯听。
她愤愤地看过去,见林红玉紧抿着小嘴,满脸不耐烦,到嘴边的话只得生生咽了回去。谁叫她只是被人收留的呢?谁叫她当初还得罪过这位姑娘呢!好歹这位姑娘对她有恩。想到这里,之前的一股要讲理的气势全没了,只委屈地低下头,不再说话。
林红玉见喝住了焦嬷嬷便吩咐道:“今儿也快落匙了,你们都快回去吧。方嬷嬷,焦嬷嬷要腾房,你也给她几日时间,叫她好好归置归置。”说完,她就站起身来捂嘴打了个哈欠:“我也睏了。以后,你们要记住这是国公府,一点小事吵吵闹闹地像什么样儿!春枝,送焦嬷嬷回去,好好教教她规矩!”
方嬷嬷抬头挺胸地走了。焦嬷嬷跟在春枝后头,一脸垂头丧气。
林红玉这边梳洗完,上了床,等春枝回来,便叫她过来,问她都打听到了些什么。
“这事其实挺奇怪,那方嬷嬷在外面早就置了小院,一家子都住到外面去了。只在这边留了些不值钱的锅碗瓢盆。”
林红玉皱了皱眉,“那这方嬷嬷就是单纯要挑事儿?”
“那倒也不是。”
原来那院子旁边住着大夫人的陪房关家。关家早看好了那院子正屋给大儿子成亲用。可林红玉带着人浩浩荡荡地一来,就把地方给占了。关家听说方嬷嬷在外面买了小院,就跟方嬷嬷商议要借了东厢。方嬷嬷不敢得罪关家,又怕自己完全不在这边住太过招摇,便想从焦嬷嬷这里挤两间,摆些锅碗瓢盆,安张床,做个幌子。
焦嬷嬷住得好好的,哪里肯让,便骂方嬷嬷必是有什么把柄在关家的手里。又说以她一个下人,哪里能有那么多钱,一来京城就在外面买院子,必是贪了郑夫人的嫁妆。两人骂着骂着便动了手。
林红玉听完,静静想了想,心里模模糊糊地牵了一条线出来。
“姑娘,奴婢不明白,姑娘今日为什么一边倒地向着方嬷嬷?”
林红玉冲她俏皮地眨了眨眼:“我不向着她,难道叫她满府去宣扬我不顾念母亲旧仆,反而向着溪哥儿的奶娘吗?再说……我对焦嬷嬷另有打算。只是一时没来及安排。”
果然,第二天,全府的人都知道了林红玉收留肖溪奶娘的事情。只是因为林红玉明显地偏坦方嬷嬷,府里的人也议论不出什么来。
倒是老太太知道了,立刻就打发人翻箱底。然后派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婆子一路喧喧嚷嚷,给林红玉抬来了一件玉观音落地大屏风。还发了话,说她家玉儿心善,收留一个婆子不算什么,都是在替郑家积福。
郑守业下午才听说这事,心里相当不是滋味。他还替溪哥儿这傻小子报不平,说小表妹不把人家当回事呢,结果,人家居然不声不响地帮肖溪做了这么件大事,都没跟他提一提。溪哥儿这小子也是知道的,那天漏了点口风,偏他没在意。
他又有些烦恼,毕竟小表妹这是在打杜夫人的脸,就怕杜夫人知道了,又要生出些是非来。说不得到时候,还得他厚着脸皮在中间当个和事佬。偏偏他现在还跟肖涓生着闷气。
想想,他便从私房里找了一只玉钗,打算先跟肖涓认个错,哄哄她,总不能两夫妻就这样对峙下去吧。
没想到,他一进屋,就看见肖涓眼睛红肿,脸色苍白地坐在椅子上发呆。见他来了,脸上一僵,居然强扯出一个笑来:“大爷回来了!可吃过了?”
郑守业心里疑惑,也有些不忍,便温声道:“还没吃呢。我刚在外面瞧见这枝玉钗,倒还好,你瞧瞧,可还喜欢?”
肖涓伸手接过,夸张地做出一副欢喜的样子:“谢谢爷。我很喜欢。爷先洗个手,换件衣裳吧。”又吩咐丫头们去准备晚饭。
一时,饭菜上桌,两人都各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