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回眸一笑泪水涟 > 20

20(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不知不觉地,时间,会从指尖、指缝间悄悄溜走;时间,又会从脸盆中、吃饭的碗边悄悄滑过;时间,又还会毫不留恋地,从每个人的出出进进、进进出出的脚底下,稍纵即逝;时间,且还犹如那长江之中湍急的流水,向着大海的方向,奔腾不息。

正读初二的小邦,暑假又很快来临了。正好那年,小邦的堂兄阿亮中考刚刚结束。阿亮正搁家中转辗反侧、愁眉不展,一门心思地且苦苦等待着中考的成绩发布。

由于天热,阿亮白天一般不常在家,而是喜欢跑出去,且喜欢跑到村中偌大的田野里去钓鱼。在夏天,可以拿一根钓杆到村野中的各个池塘里,去钓黑鱼,黑鱼即乌鱼,它是一种很漂亮的一种鱼,它的牙齿锋利,喜欢咬人,也喜欢咬鱼钩。不过,它的肉质鲜美,可口好吃。在农村,大人和孩子们都喜欢垂钓这种鱼儿。

当然,到村野中,也可以去钓鲫鱼及其它的鱼儿。那时,小邦的暑假作业一做完之后,他便常跟在堂兄阿亮屁股后面跑——他纯粹是堂兄的一个“跟屁虫儿”:一是他可以学学堂兄的钓鱼技术,二是还可以学学堂兄的为人与处事。他从内心里总认为堂兄为人处事很厉害,也很干练、老到。中考之后的堂兄阿亮,这会儿他且很有耐心儿教给小邦一些东西,他一点儿也不保留。不像之前在学校复读那会儿,因为那时复读,在学习上、在时间上都相对比较紧张,那时,他对小邦并不那么热情,也显得异常不耐烦。有一段时间中,小邦想问堂兄几个不懂的问题,他还吃了堂兄阿亮好几次的“闭门羹儿”!那时,小邦每当发现堂兄阿亮情绪不好之时,便立刻不再去纠缠与麻烦堂兄了,他随即逃之夭夭。

记忆之中,小邦在初二下学期,一连几天,他在数学上有好几道难题他不会解答,他于是便兴匆匆地跑过去问堂兄阿亮,堂兄也正好在温习功课,或朗读语文,或背诵英语,抑或有时在背政治,总之,他忙得不亦乐乎,也总是觉得时间一点儿也不够用。此时此刻,小邦却站在一旁儿并突然打断了他的思路与记忆,一回这样,二回这样,堂兄阿亮他还没说什么,当第三回小邦再次这样向堂兄讨教时,堂兄则很没声好气地说:“数学题目,你总得好好想一想呀!不要一遇到不会做,你就跑过来问,这对你今后的学习也不好!还有,可我现在也正忙着呢,我还有许多功课要做,你老问这问那的,那你还让我学习吗?点到为止,下不为例吧!”

听到堂兄一段带着情绪的话语,小邦当时一下子蒙住了。他想:“这可不是平日里的堂兄,难道堂兄真的变了。”只因为亲人间的面子抹不开,小邦一时间气得够呛,呆呆忤愣在一旁儿,可这时他的眼泪却极其不听话儿,且从他那胖嘟嘟的小脸蛋上“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十分可怜!

他又在心想:“只因为你是我的堂兄,也只因为我十分崇拜你,我才开口求问你的。”因此,小邦非常气愤地在心里不断重复着这些:“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向堂兄讨教什么问题了。反过来,他可一寻思,堂兄毕竟是堂兄,也没必要闹的太僵!”堂兄看到小邦流出了眼泪,默默看着小邦走远,堂兄也难过也无奈。

再后来,堂兄反而对小邦却更好了,只要小邦开口提问,堂兄只要会的,他会全力以赴帮忙到底,他不会或做不到的,也解释得一清二楚与明明白白。

夏天,即使天热难耐,堂兄阿亮照旧喜欢一个人拿根钓鱼杆,到田野里去钓鱼,头顶上戴着一顶半新不旧的草帽儿,既不显露也不张扬,为人十分低调。倘若是见到熟人,他只在嘴角边稍微浅浅一笑,带着一丝腼腆一丝羞涩,并算是与村里熟人打招呼了,他刚一张开嘴儿,并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了一排整齐且洁白的牙齿,客套话儿快速地从他嘴中吐出来,并在闭上嘴儿的一刹那间,他的一排洁白牙齿亮出一道白色的光线一闪而过,却恰好能被路人看见。他这样做,既不失礼,又不显傲慢!

有时,站得老远,小邦就看见了堂兄独自一人,并蹲在一棵大柳树的树荫底下,且手伸出去,一根钓杆也伸得老远,他的两只手一前一后地握住钓杆,那种专注与凝神,那种屏声息气地垂钓模样儿,极似一尊木雕儿,或像极装在盒套中的小木偶。

此时,他潜伏在池塘岸边一棵柳树下面的草丛旁,一动不动儿,虽说夏天,可这样的日子却给人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惨淡之感!当然,堂兄阿亮此时的心怀,正可用一首诗来表达,然而这首诗儿却表达了一位内心焦燥的江南垂钓者的独特心境:

《江南垂钓》

作者:未名居

盛夏江南炎热足,草帽小儿立岸头。

村野空旷只一人,静待垂丝鱼咬钩。

眼前,堂兄阿亮他正在等待,焦急等待,等待着一种他所想要的结果。可是,全县每年都有几万人参加中考,成绩尚未公布,每每见到有人问之,他只笑笑,暂且沉默,不多说话,唯有低调。

时光飞逝,如马驹过隙。

中考后的第二十五天,全县中考成绩终于公布了,并且参加中考人员的分数到县教育局窗口,随时可以去查到了。堂兄阿亮终于熬到这一天,这天他一大早便骑着自家的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路疯狂地向县城疾驰而去。

不多久,他且在县教育局的咨询窗口查到考分,一查分数:456分,吓他一跳,他竟然考了本校复读班中第二名好成绩!一百分题的英语你猜他竞考了99分,太厉害了!阿亮一时高兴坏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所骑的自行车也轻快多了,不像早上那样难骑,他的心情儿也格外地爽快起来,他整个人也精神、神气多了;在回家的一路上,他见人便打招呼儿,脸上总是笑盈盈的,逢人问之,便笑咪咪地与别人搭话儿且只说考得还可以或考得还好。但是,他一般不向外人袒露出自己中考的分数,他只是在家中最亲近的人面前,才说出自己考了多少分数,且一边估摸着能在全县中考所排名次多少等等。

那个年代,在农村,中考成绩的公布,远远胜过高考成绩公布所带来的不一般反响。因为那时的高考,全县考不了几个“价真货实”的大学生,包括县城一中的重点高中,那县城普通高中则更不用提了,普通高中甚至有颗粒无收的年份发生,这主要是由于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与其他县、市差距较大所造成的。高考属于全国性的至少是省内统一划线录取,而中考则属于本县划线录取的,所以,那时中考录取的名额是远远超过高考所录取的人数。每个乡镇或多或少有一二十个或至少有几个人在中考录取分数以上,这时全县、全乡镇一瞬间沸腾了,乡亲们在街市上相逢见面之时,或是人们在茶前饭后闲聊之中,一年一度被中考录取的这些幸运儿——常被人们提起这些事儿及相互宣传:一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金榜提名”了,二是落榜生的家长,不免带点忌妒心理,或其它。那个时间,乡亲们之间所谈论的焦点——无非是某某家孩子怎么怎么的聪明,考了如此好的成绩,真有出息!又或,无非是某某家孩子复读了好几年,今年可算考上了,真是“十年含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看一看人家养的孩子们,他们这才叫“先苦后甜”呀!然而,再看一看自家的孩子,却一点儿也不争气,一点儿也没有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一点尊严与名声,别家大人议论一番,羡慕一顿后,只得垂头丧气,低人一等。总之,这段时间热闹非凡,各乡镇有关中考的“新闻事件”,遍地“开花”,俯首皆拾。结果,堂兄阿亮被上海中等教育的一所名校录取。堂兄阿亮在上学临走之前,村中好多大爷大叔、大婶大娘,手里都拿些吃的或用的东西过来,以示祝贺与欢送,临走之前家里也热热闹闹地办了一桌喜酒,也让亲戚朋友热闹了一番。

堂兄阿亮考到上海大城市里名校就读,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传遍了整个乡镇,后来并再传遍了整个县城,这不仅是堂兄阿亮的骄傲,而且,还是堂兄阿亮整个家族的骄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