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2)
屋里多了一人,却仿佛不存在一样,一整天没发出半点动静。
床帐是细纱布挂起来的,为了给他那一身腐肉通风,冯三恪时不时进去看他两眼。
那人前胸和后背都伤得重,哪儿都沾不得,侧躺着还能少受些疼,就蜷着腿缩在床上,头朝里侧,闭着眼睛睡着了。
冯三恪刚抬脚往外屋走,又折回来,暗想别又是咬舌自尽了吧。连着两天参汤吊着,这人已经有了力气,他要是闷不吭声地咬了舌,别人是决计听不到的。
这念头在脑袋里走了一圈,冯三恪放心不下,又探手去碰他下巴。
那人猛地一哆嗦,眼睛瞠得老大,回头哑声问:“你做什么!”
明显还记着昨天下巴被他掰脱臼的仇。
原来是在装睡,不愿意搭理人。冯三恪悻悻收回手,拱手赔了个不是:“小兄弟见谅,昨儿不小心伤了你。”
大概是看他挺和善,床上的伤患顿了顿,面有难色,窘迫问:“能不能扶我起来?”
同为男人,冯三恪立马心领神会,扶他起来走到了屏风后,又去寻了个恭桶。自己背过身走去了外屋,给人家留出了一份体面,完事以后又去清理了。
那人缩回床上,蚊子一样哼唧了句:“有劳了……”
尽管他一脸烧伤,冯三恪还是从他眼里读到了羞愤欲死。
活得狼狈至此的,冯三恪这么些年只见过两个这样的,一是自己,再一个就是他了,霎时涌出同病相怜之感。
他坐在一边没走,劝道:“别灰心,熬过这阵就好了。”
说得太寡淡,引不起共鸣来,床上的人没吭一声,恹恹闭上了眼。
思索片刻,冯三恪拿自己当例子,温声开口。
“当初我爹娘死得也惨,有那么一段时日,我想着自己也死了算了。后来被锦爷救下——就是我家主子,把我带回府里,给了吃喝给了住处。当天夜里爹娘托梦,说我遇上贵人了,以后要好好报答。那时我就想,绝境之时有人帮你,有人救你,这是爹娘拿一缕残魂给你求来的福分,死了对不起他们。”
这话几乎不像他一个粗人能说出来的,如果虞锦在场,听了必会惊讶。
唯独床上躺的这位初来乍到,不知道他说出这么深刻的话有多难得。听完沉默许久,低低开口,道了句“多谢”。
多字咬得重,谢字轻得像气音。
他又说:“我叫百里缙。”
姓百里?冯三恪一怔,回过味来。
陈塘的复姓不多,百里算是人最多的一族,东边有个百里村,是远近闻名的。因为他们那村里多商户多富人,几乎家家做生意,自己村的田地种不过来,要佃给别的村。
祖宗留下的田地不种,反倒捣鼓生意去,放在乡下这叫忘本。老一辈常拿来当个笑话讲,百里村就这样渐渐出了名。
冯三恪又想,百里缙住在县城里,他家在县里最繁华的花婆街上开着铺子,原本应该是个富户。这一把火连爹娘带家财全烧没了,也不知他还有没有亲戚能投奔。
百里缙还没缓过劲来,无心交谈,是以只说了个名字,就又沉沉闭上了眼。
冯三恪自知嘴笨,开解不来,看他这样子不像是要偷偷咬舌自尽了,就回了外屋。
年轻小伙儿身体底子好,加之宋伯的药好用,短短几天,伤处就开始生新肉了。冯三恪却留着没走,一直在虞锦屋里住着。
他有点小人之心,锦爷就住在左边大屋,院子里睡着个外人,他不放心。左右百里缙伤得重,屋子要留给他用,虞锦也搬不回来,他就一直在外屋住着,还趁人家睡着的时候,轻手轻脚地把桌上账本整理好,抱去了虞锦那儿。
百里缙家里是开铺子的,能看得懂账本,虞家的私账还是收起来才妥当。
他两个伤患成了全府里最精贵的人,日常穿用、洗漱用具全会有人送到手边来,睡着有地龙的暖屋,吃着珍馐美味,中午鸡汤晚上鱼,全是少油少盐炖了好几个时辰的,尝一口,鲜得能吞掉舌头。
府里没几张挑拣吃喝的嘴巴,弄得四个厨嬷嬷空有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沦落到了做大锅饭的地步。平时给零嘴铺子做点心都要被她们当做机会一样争来争去,难得有了两个伤患,就每天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好吃的。
吃了三天,默默观察了三天,把虞府众人的相处方式都摸了个透,百里缙的脸色越来越古怪了,一张炭黑脸欲言又止的样子。
当天晚上,冯三恪刚睡下,被院里的动静惊醒了。
兰鸢在院子里嗷嗷叫唤:“怎么了怎么了!怎么忽然就晕倒了呢!锦爷你留在这儿,我去请宋伯!”
虞锦说了句什么,冯三恪没听请,“晕倒”两字就够他心里一咯噔,忙披衣出去看。兰鸢已经跑到了院子里,看着了救星,忙喊他:“冯哥你腿长,快去请宋伯!我姐姐晕倒了!”
虞锦好好的。
冯三恪挺没良心地松了口气。
宋老伯连着几天没睡过一个好觉,不过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刚睡下就被祸祸起来。好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他眉头蹙紧,没开方子,反倒走到窗边揭开炭炉盖子,拿火钳拨了两下。
回头笑骂:“蠢孩子!烧炭炉也不知道清清火灰,这火灰把烟囱口都堵了,活该你们受罪!”又问:“是不是都觉得头晕乏力、恶心欲呕?”
虞锦和兰鸢都愕然点头。
主仆仨都是寒号鸟,一天能烧小半袋炭,短短几天,炉子里积的灰就把烟囱堵了。
“这是中了炭毒,得亏竹笙反应快,这要是一觉睡到了天亮去,明儿早上起来就得给你们仨收尸了!”
宋老伯轻哼:“药也不用开,去厨房洗根白萝卜啃着吃了,好好睡上一觉就行。以后记得勤快点清清火灰,今晚换个屋儿去睡吧,这屋得通通风。”
冯三恪简直没话说,穷人家五岁的孩子都知道烧炭每隔几日就要清清火灰,门窗也不能关得严严实实。她们主仆仨竟没一个知道的,只因从来养尊处优,用着地龙长大,炭炉几乎没碰过。
宋伯要她们换个屋子睡,这就有些愁了。客院连炉子都没点,只能先去后院跟别人挤着睡。冯三恪帮着兰鸢和竹笙搬着铺盖,她二人去几个相熟的姑娘那儿挤了挤。
来回跑了两趟,回来再看,虞锦还在屋里坐着。窗半敞着,拂面的夜风沁凉,她啃着根萝卜芯子,表情痛苦。
“爷怎么在这儿坐着?吹了风你又头疼。”冯三恪道:“我回自己屋睡,你搬回去……”
话没说完,自己卡断了。
锦爷喜欢暖和,但她和百里缙不能睡一屋,所以自己不能搬走——飞快想了一遭,冯三恪道:“锦爷与我回主屋睡吧,你睡床,我睡地就行。”
虞锦揉着额角,这炭火熏着的后遗症还挺难受,听他在耳边唠唠叨叨,有点烦:“安心睡你的,我去客院找个屋。”
冯三恪视线定在她脸上,话不改,更坚定了些。